原標題:額溫槍產業鏈:“發燒”過后,會有更大的應用場景嗎?
于惠如“從1月底開始,每天都有跟測溫槍廠定了槍的人找過來問紅外,工廠缺紅外傳感出不了貨,讓客戶們幫忙找貨,到了2月20日,連殼都開始缺了。”電子供應鏈服務商芯片超人創始人姜蕾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春節期間,額溫槍主要是政府采購,同時生產企業還有部分庫存,額溫槍并未像口罩一樣成為大家眼中的稀缺物品。但從各地著手復工開始,企業、商超、餐館等開始大量采購,額溫槍成為繼口罩、消毒液之后的搶手貨,短時期內需求暴增。產業鏈上“跟不上”的問題也逐漸凸顯。
額溫槍關鍵元器件紅外測溫芯片、傳感器等的價格更是被炒到天價。東興證券研報顯示,由于額溫槍關鍵元器件產品工藝并非標準化,短期擴充產能困難,產品漲價幅度最高達到100倍。
廣州市倍爾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倍爾康)生產的額溫槍占國內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公司負責人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提到,核心原材料紅外傳感器的采購問題是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比較大的挑戰。不過,廣東省已將紅外體溫檢測儀生產企業納入應急保障范圍,并協調上海、江西等地工信部門,解決了公司供應鏈急需的13家企業復工復產和持續供貨問題。
“測溫槍整個產業鏈很長,從終端產品到加工廠、模組廠、芯片設計公司、封測廠、晶圓廠,當下游有一點點波動的時候,就會造成上游較大的震動。”姜蕾說。
短期擴產難
新冠肺炎發生前,額溫槍是一種小眾醫療產品,且生產門檻較高。“額溫槍的生產在醫療器械里算是簡單的,但是這個東西平時又沒有多少用量,一般大的醫療器械公司看不上,所以全國成規模的生產額溫槍的公司不多。”深圳一家額溫槍方案提供商說,但此次疫情,讓這款產品成了香餑餑,新入局者不斷。
來自啟信寶的數據顯示,今年新成立的“額溫槍”相關企業有124家。
傳導到產業鏈上游,這些新入局者的影響則是原材料的不足。據姜蕾介紹,在整個鏈條上,晶圓廠地位最為特殊。“整個鏈條很難用柔性供應鏈的邏輯去操作。一個晶圓廠從建設到開工就要好幾年時間,同時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如果要開發一款芯片,需求方至少要提前2-3個月下單。”
通常情況下,額溫槍核心部件紅外測溫芯片生產廠家杭州晶華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華微電子)的紅外測溫芯片月產能在百萬左右,但下游額溫槍激增讓晶華微電子在兩個月內將產能提升至千萬。“從訂單量來看,這兩個月的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量了。”該公司總經理羅偉紹介紹說。
羅偉紹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晶華微電子公司目前下游大型規模化生產的客戶有幾十家左右,為了穩定提升整個行業的產能又避免資源閑置,公司成立了疫情應對小組,根據每個客戶的生產能力后每周出貨。
“從大年初三開始,公司便開始給客戶發貨,并積極協調上游晶圓、封測廠商,整個過程挺不容易的。目前,隨著全面復工,我們的產能也在逐步放大。”羅偉紹說。
“打假”的煩惱
“市場需求的激增同樣伴隨著利潤的暴增,于是有些人就動了歪腦筋,為了利益,就用那種電動門上用的傳感器裝在紅外測溫槍上面出售。”前述深圳額溫槍方案提供商透露,這種操作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紅外測溫芯片供應商纮康科技的兩份聲明印證了上述深圳額溫槍方案提供商的說法。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纮康科技在其官網連發兩份聲明稱,近期由于防疫物資匱乏,有無良業者借機會以次充好,市面上出現與其公司產品同樣型號、且產品功能相同、數字編號相同或略有差異的產品。公司懷疑少數不肖業者企圖以低階的劣質品混充為纮康產品刻意誘導客戶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