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發,使得主打軍工概念的紅外熱成像上市公司,紛紛瞄準新冠肺炎,搶占民品市場。
在過多依賴軍品業務訂單的背景下,多家擁有紅外熱像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業績最近幾年并不如意,但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為紅外熱成像公司打開了新市場,民品市場需求在極短時間被培養和拓展。大型企業、機場、銀行、商超、學校紛紛采購紅外熱成像儀,刺激龍頭股高德紅外第一季度業績暴增19倍。
據悉,疫情在美國的肆虐,已迫使亞馬遜旗下倉庫、英特爾等公司大量采購紅外熱成像儀來替代體溫計。受益于歐美市場的強大需求,4月24日大立科技公告,該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與境外某單一客戶的設備采購訂單,訂單為紅外熱成像儀器的采購,合同金額總計為2380.25萬美元(約合1.69億元人民幣),占公司去年收入的三成以上。
軍工企業靠民品業務贏得喘息機會?
在過多依賴軍品業務訂單的背景下,多家擁有紅外熱像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業績最近幾年不太如意。
自2016年出現業績巔峰后,A股上市公司久之洋的紅外熱成像儀業務就陷入低迷。2016年久之洋年度凈利潤高達1.4億人民幣,而最新預告的2019年凈利潤卻僅為6247萬,四年時間業績腰斬了一半還多。高德紅外、大立科技等A股紅外熱成像上市公司,在前幾年也出現業績較大幅度下滑。
紅外熱像儀是利用探測器將物體的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目前主要應用于軍用領域,由于技術門檻較高,國內廠商數量較少。截至目前,主營紅外熱成像產品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高德紅外、大立科技、金盾股份、久之洋、睿創微納等。此外,大華股份、海康威視的相關技術也能生產熱成像儀,且已在疫情期間推出相關產品,參與市場競爭。
此外,券商中國記者發現,熱成像儀的核心部件包括探測器、黑體、鏡頭等,這就意味著生產濾光片的水晶光電、舜宇光學等上市公司也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這些上市公司在披露業績變動原因時,基本上都指出與軍品采購需求有關,軍品項目進展速度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在這種背景下,紅外熱成像上市公司開始更多地拓展民品業務,軍品融合兩條腿走路,以擺脫單一市場風險。
“紅外熱成像儀的民品市場規模其實并不大,這就是為什么A股相關公司幾乎清一色聚焦軍品市場,只是最近一兩年才開始拓展民品業務的原因。”有私募基金經理表示,民品市場在2020年之前其實還不成氣候,雖然這些公司一直希望拓展民品市場,但軍品收入占比較高,一般不低于40%,民品占比沒有達到壓倒性優勢。
比如A股上市公司睿創微納今年初披露,公司旗下用于人體精準篩查的紅外熱像儀民品業務產品2019年收入僅196萬元。睿創微納提示稱,目前睿創微納測溫模組和人體精準篩查熱像儀產品的在手未交訂單總量116套,總訂單金額78萬元人民幣。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發,給紅外熱成像上市公司拓展民品收入占比提供了契機。
4月24日,大立科技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與境外某單一客戶的設備采購訂單,訂單為紅外熱成像儀器的采購,合同金額總計為2380.25萬美元。按約定,客戶需支付訂單總額的30%作為預付款,每次發貨前客戶需支付剩余的70%貨款。
訂單的簽訂說明該公司已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紅外及光電系統產品提供商,使用公司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非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熱成像整機產品性能已達到歐美發達國家質量標準,產品受到國外客戶的高度認可,考慮到海外出口和時間點,該產品作為防疫產品的民品業務概率大。
值得一提的是,大立科技4月24日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2 月中旬以來,防疫類產品海外訂單也持續快速增長,公司旗下的紅外熱成像儀產品現已出口到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公司現正開足產能,在優先保障國內防疫需求的同時積極支持各國抗疫。
大型企業和公共場所采購需求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