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創遠儀器也坦承,政府補助多來源于科研項目經費,如果公司出現科研項目經費使用不規范的情形,則可能存在退回科研專項資金及受到處罰的風險,從而給其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且如果公司未來無法持續獲得政府補助,將會對經營狀況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五、大客戶兼第一大供應商,現“供銷一體”謎團
實際上,近年來,創遠儀器客戶及供應商集中度高企,且創遠儀器還存在供銷一體的現象。
2017-2019年,創遠儀器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1,434.49萬元、12,289.2萬元、8,851.35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1%、57.07%、40.23%。
其中,同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下屬子公司分別位列創遠儀器的第四大、第四大、第一大客戶,創遠儀器對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121.87萬元、1,574.76萬元、3,936.39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5.11%、7.31%、17.89%,銷售金額及占比均逐年攀升。
供應商方面,2017-2019年,創遠儀器對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分別為15,613.3萬元、11,565.22萬元、11,023.98萬元,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77.14%、74.16%、55.03%。
其中,2017-2019年,中國電科下屬子公司均系創遠儀器第一大供應商,創遠儀器對其的采購金額分別為7,642.96萬元、3,856.9萬元、3,661.84萬元,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7.76%、24.73%、20.1%。
由上述情形可知,報告期內,在創遠儀器的前五大客戶及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中,中國電科均“榜上有名”;且其2019年分別系創遠儀器第一大客戶、第一大供應商,創遠儀器對其銷售及采購金額均逾3,000萬元。中國電科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創遠儀器存在供銷一體的現象。
據招股書,中國電科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電子裝備、軟件、基礎元器件和功能材料的研制、生產及保障服務,是中央直接管理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是國內唯一覆蓋電子信息技術全領域的大型科技集團。
而實際上,創遠儀器與中國電科或頗有“淵源”。
據招股書,創遠儀器的總裁陳向民,于1991年7月至2010年8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創遠儀器的監事會主席、職工監事陳爽,于1993年7月至2010年9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為中國電科下屬子公司。
且創遠儀器稱,其同中國電科體系內公司發生業務往來,系基于正常業務需求,同時,其與中國電科及其下屬子公司的合作模式為按各自需求進行銷售采購,定價按照市場價格進行協商確定。
六、總募資1.5億元,募資“補血”合理性或遭“拷問”
此番上市,創遠儀器擬募集資金15,000萬元,分別用于投資“5G測試關鍵技術與產品開發項目”、“毫米波測試關鍵技術與產品開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5G測試關鍵技術與產品開發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6,500萬元,實施地點位于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實施主體為創遠儀器,建設期2年。該募投項目包含5個子項目,將完成5G測試關鍵技術的研發,實現業內領先的5G通信測試技術,在創遠儀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開發5G高性能測試儀器重點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創遠儀器擬使用募集資金5,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以降低其流動資金壓力,提高償債能力。
而2017-2019年,創遠儀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6.68%、43.48%和39.39%,資產負債率較為穩定。
且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創遠儀器的貨幣資金分別為8,969.19萬元、7,851.27萬元、7,818.48萬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分別為8,892.38萬元、7,770.76萬元、7,640.97萬元。截至2019年末,創遠儀器總資產為61,101.16萬元。
2017-2019年,創遠儀器并無長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短期借款分別為2,497萬元、2,097萬元、3,968.94萬元。
除此之外,2017年至招股書簽署日,創遠儀器共進行了3次現金分紅,累計派發現金股利1,233.35萬元。在賬上“趴著”逾7,000萬元且總資產超過6億元的情況下,使用三分之一募集資金來“補血”,其“補血”的合理性或許要打上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