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麥姆斯咨詢報道,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靈活、便攜、多功能的太赫茲(THz)相機傳感器陣列。這種新型的太赫茲傳感器陣列克服了傳統太赫茲相機在體積和剛度方面的缺點。由于其具有靈敏度高、適應性強、易于拍攝不規則形狀的物體等優點,因此它是有效控制復雜設備質量的潛在工具。
在如今的數字時代,嵌入傳感器和軟件的“物聯網(IoT)”設備的應用日益廣泛。這些設備包括無線通訊設備、自動化機器人、可穿戴傳感器和智能安防系統等。由于這些物聯網設備具有復雜的結構和功能,需要對它們進行仔細檢查,以評估其安全性和實用性,并排除任何潛在的缺陷問題。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避免在檢查過程中損壞物聯網設備。
太赫茲成像是一種基于頻率在0.1~10THz之間的電磁輻射的無損成像方法,由于其高穿透性、高分辨率和高靈敏度而獲得應用。然而,傳統的太赫茲相機具有龐大的體積,且在剛度方面具有不利因素,因此限制了它們對不平表面物體的成像能力。此外,太赫茲相機的成本高和傳感器配置缺乏通用性,使得它們成為一個不切實際的應用方案,所以我們需要適應性更強的太赫茲傳感器。
為此,由東京工業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Yukio Kawano副教授的帶領下,目前已經通過設計一種靈活且便攜的太赫茲傳感器陣列來解決上述問題,這種傳感器陣列可以用來對形狀不規則物體的“盲區”進行無損成像。
Yukio Kawano對他們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的研究結果感到很滿意,他說:“鑒于測試對象在形狀、結構和尺寸上的多樣性,太赫茲攝像機的設計和傳感器必須適應不同的配置。在我們的研究中,開發了一種簡單且成本效益高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出形狀可調的太赫茲傳感器陣列。”
科學家們知道,太赫茲傳感器所用的材料必須在太赫茲光譜中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同時具有將輻射轉換為可檢測電信號的高效率。因此,Yukio Kawano的研究團隊選擇了碳納米管(CNT)薄膜,這種薄膜也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柔韌性。他們將碳納米管溶液通過帶有激光誘導縫隙的聚酰亞胺薄膜和使用真空的薄膜過濾器。干燥后,碳納米管溶液在圖案化聚酰亞胺薄膜層之間保持為獨立懸浮結構。此外,他們開發了一種基于碳納米管薄膜陣列的自組裝及形成兩端電極的簡單制造工藝。為此,他們在有圖案的聚酰亞胺薄膜上通過蒸發工藝形成金屬電極。上述這些制造工藝共同形成了一個太赫茲傳感器陣列。有意思的是,可以通過改變過濾條件和摩擦力進而改變懸浮碳納米管膜的結構,這樣使得太赫茲傳感器陣列可定制化。
此外,還可以用剪刀將上述太赫茲傳感器陣列剪成更小的便攜式可穿戴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貼在測試物體的表面上,以便更好地覆蓋測試區域。研究人員利用該傳感器檢測和可視化樹脂中聚合物的裂縫、雜質和不均勻涂層,以及檢測彎管內的污泥,展示了其廣泛的工業應用,從而突出了太赫茲成像在質量控制方面中的潛力。
Yukio Kawano在強調其研究的應用時說:“我們的傳感器可以很容易地為大型和不可移動物體進行無損成像。獨特的二維太赫茲傳感器陣列可以減輕與物體形狀和位置有關的限制,助力各種物聯網設備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