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乃琳
美國打壓中國的把戲,無時無刻不在上演。早在2021年4月底,就有外媒透露,美國將要求瑞士不準再向中國出口高精度機床。這是繼阻撓荷蘭向中國企業出售光刻機之后,美國再次使用帝國主義的強權政治手段,擾亂全球市場經濟秩序。
對中國而言,瑞士是機床的主要進口國和地區之一。2020年1-11月,中國從瑞士共進口了305臺數控機床,盡管只占全部進口數量的3.94%,但瑞士機床廣泛應用于我國航空航天、軍工制造等關鍵領域,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
與國際巨頭相比,我國機床行業起步較晚,在核心技術方面有著較大差距。以高檔數控系統為例,國內超九成的高檔數控系統都需要依賴進口。這種核心技術的差距直接體現在機床進出口價格方面。據悉,2014年至今,我國進口機床的每臺均價在25萬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160萬元,而瑞士的機床產品價格更高,2020年,瑞士向中國出口的高端機床均價已超過51萬美元,折合人民幣330萬元。有人計算過,如果論斤兩出售機床,瑞士機床每公斤的價格是日本機床的2.8倍、美國機床的3.2倍、是中國大陸出口機床的10倍。
除了高額的費用,很多瑞士機床所具有的先進技術和卓越品質,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幾乎找不到可以替代的產品。
舉例來說,在航空航天領域,人們關注的是設備對于鈦合金、高溫合金的加工能力、機床的剛性以及加工精度等,瑞士GF阿奇夏米爾機床公司的一款五軸聯動高性能銑削加工中心,可以只用18個小時就完成對鈦合金葉輪的所有加工,此外,其電火花成形機床和線切割機床所特有的專家系統可以優化粗加工和精加工的策略,不僅不會產生加工工件變質層,材料或微觀結構也不會發生變化,能夠廣泛應用于航空樹形槽的加工,為航空提供安全保證。
瑞士的另一家機床公司寶美,一直專注于為小型精密復雜零件的加工提供解決方案。主要用戶包括沈陽黎明發動機公司,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洪都航空工業集團,上海航天八院微特電機等大公司。這些用戶往往對加工有及特殊的要求,比如要求一次裝夾。寶美的一款銑車復合中心不僅最高可以配備3根電主軸和7根數控軸,還可以一次裝夾完成復雜零件的全部工序。
我們來看一些具體的數據:在緊湊、高性能方面,它擁有1.1G的加速度;50米/分的進給速度;直線電機,1.5秒內主軸轉速達到30000轉/分;加工主軸從0度擺動到90度只需0.35秒;60個刀位的刀庫,HSK40刀柄。在醫療器械、齒科、航空航天、汽車零部件、連接器和首飾業等部分典型復雜零件和難加工零件領域具有絕對的優勢。
可想而知,一旦瑞士機床真的“斷供”,“卡脖子”危機箭在弦上。
瑞士機床,我們為什么學不會?
“瑞士機床”享譽全球。作為德語系國家之一,瑞士人沿襲了德語國家嚴謹認真的“工匠精神”,對工藝有著精益求精的執著,它的精密制造的奧秘全藏在了產品里。有一些機床公司的機器從模具到關鍵零部件,全部由手工打造,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仿制。這也使得瑞士機床無論在經濟危機時期,還是經歷歐債危機,永遠是屹立不倒的隱形冠軍。
瑞士從事機床生產的企業數量并不多,僅有二十幾家,比較知名的品牌有GF阿奇夏米爾、米克朗、瑞士精機等。但是長期以來,瑞士機床出口額始終位居世界前五位,人均機床出口創匯近30年來穩居世界第一,世界上有150多個國家是瑞士機床產品的長期用戶。尤其是精密機床,更受各國青睞。就連在知名機床領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德國,也要從瑞士進口機床。數據顯示,2018年,德國從瑞士進口了價值11.62億歐元的機床設備,較2017年增長了13%,而且仍表現出上升趨勢。
那么,瑞士機床行業到底有哪些獨一無二的特性,值得全球客戶信賴?
1)小而精、專。瑞士機床公司的規模通常都不大,員工人數在100-300人之間;公司的產品型號不多,每年量產一、二百臺機床;售價在千萬到億級瑞士法郎;基本聚焦在兩三個特定或細分行業,因此可以深刻理解客戶的需求與痛點,不斷迭代自己的產品,為客戶提供高端產品和優良服務。
2)核心技術。在瑞士,無論規模多小的機床公司,都把針對行業特殊需求的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為公司產品的迭代與創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往往一個由20-30人組成的研發團隊就能夠掌握從主軸、轉臺、自動化系統到機床等各方面的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