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制造裝備快速發展,在國際上形成以美國、歐洲、日本及俄羅斯等國家為主導的現狀。在國內,已形成以環渤海、長三角地區為核心,東北和珠三角為兩翼的區域格局。雖然我國這些地區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發展較快,但國產化高端產品發展仍需進一步加強。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在智能制造裝備行業也取得了較多的發展成果,未來制造業設備仍將向更智能方向發展,推動工業4.0發展。
智能制造裝備,即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裝備,它是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裝備主要包括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
在細分領域中,受到關注較多的有工業傳感器、機器視覺以及工業軟件等。首先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獲得突破,例如減速機及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部件。但國產工業機器人仍存在附加值偏低的現象,主要集中在搬運、碼垛、上下料等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的產品設備仍需進一步加大研發。
在工業傳感器領域,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國內目前傳感器應用最多的是工業和汽車領域,發展最快的是汽車電子和通信電子應用市場。另外在電子制造行業,傳感器滿足高精度檢測的需要;在食品加工與包裝行業,可以提升自動化程度。工業傳感器方面,高端產品國產化更加迫在眉睫,我國在高端制造領域傳感器國產化率較低,就應用的傳感器而言,主要還是進口產品。
一、中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細分領域發展現狀分析情況
從國際智能制造裝備區域格局來看,目前美國、歐洲、日本、俄羅斯等發達國家的高端裝備制造業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韓國、新加坡等國正齊頭趕上,除中國、巴西、印度等少數國家之外,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裝備制造業都比較落后。
其中,美國在航空產業、衛星及應用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和智能裝備制造業長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俄羅斯在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在航空和衛星及應用上很突出,擁有多家知名飛機制造商如米格、蘇霍伊等;日本在精密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儀表等眾多領域都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韓國、新加坡等具備海洋工程總承包的能力,在國際上占據著大部分市場份額,如韓國的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現代重工STX造船,新加坡的吉寶和勝科等。
從國內智能制造裝備區域格局來看,目前國內高端裝備制造業已形成以環渤海、長三角地區為核心,東北和珠三角為兩翼,以四川和陜西為代表的西部地區為支撐,中部地區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