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在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品產量全球第一,但工業能耗占比近70%。3月19日,工信部和國家開發銀行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的通知》,支持工業節能降耗、降本增效,實現綠色發展。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國際研究部主任白英說,從該通知中不難看出,下一步重點支持領域包括工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改造、資源綜合利用及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等。
4月15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第一次針對具體技術領域提出的創新體系建設。
該指導意見提出,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前瞻性、系統性、戰略性布局一批研發項目,突破關鍵材料、儀器設備、核心工藝、工業控制裝置的技術瓶頸,推動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關鍵核心綠色技術,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就在同一天,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聯合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節水政策法規、市場機制、標準體系趨于完善,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23%、20%。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4月28日印發《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鋼鐵行業進入超低排放的“快車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說,該意見對超低排放要求不是“一刀切”,而是分門別類提出指標限值和管控措施,要求鋼鐵企業制定“一廠一策”治理方案、確保長期連續穩定運行等都體現了該意見的差異化管理。
生活垃圾分類 終結隨意扔垃圾的時代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該條例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涵蓋源頭減量、投放、收集、運輸、處置、資源化利用及監督管理等活動,我國開始邁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的數據,7月,上海濕垃圾分出量相比2017年的日均分出量增加了1.3倍;濕垃圾日均清運量、可回收物分別比上月增加了15%、10%,干垃圾量下降了11.7%,分類效果顯著。
北京的垃圾分類工作也在提速,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以往隨意扔垃圾的生活將要終結。新版條例明確,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應按照“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類來投放生活垃圾;對不按分類標準投放生活垃圾的,有權要求改正,拒不改正的,將受到最高200元的罰款。而餐飲經營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和旅館經營單位,規定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
APP整治 數據過度采集行不通了
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廣泛應用,過度索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等現象密集涌現。1月25日,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決定將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行動,該治理行動貫穿2019年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