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跟蹤當前世界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開展前瞻性計量測試技術、產業關鍵共性計量技術研究。根據國際單位制變革要求,加快傳感技術、遠程測試技術和在線測量技術等扁平化計量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加快航空航天、海洋船舶、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產業專用計量測試技術、方法研究,填補新領域計量測試技術空白。加強數控機床、機器人、軌道交通、衛星導航等領域精密測量技術研究,探索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5G等新技術在產業計量測試領域的應用。加強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相關計量測試技術研究,為“強基工程”提供計量支撐和保障。
(三)加強產業測試方法和專用設備的研究。
圍繞產業發展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手段,開展現場計量、在線計量、遠程計量、嵌入式計量以及微觀量、復雜量、動態量、多參數綜合參量等相關測試方法研究,制訂一批產業急需的校準方法或測試技術規范,推動產業技術標準升級。加快產業專用測試設備的研制,加強儀器儀表核心零部件、核心控制技術研究,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高端儀器儀表品牌。
(四)參與過程計量控制和管理。
幫助企業完善測量管理體系,加強對測量過程的控制和測量設備的管理。引導企業建立計量性設計概念,圍繞關鍵測量參數建立參數流程圖和作業指導書。協助企業加強不同階段試驗過程控制,制定全面系統的計量保證方案,科學合理配置計量測試資源。幫助企業加強特殊工藝過程、特殊產品的計量控制,解決關鍵計量測試技術難題。
(五)開展產業計量測試服務。
圍繞產品計量測試需求,開展從關鍵參數測量、儀器設備校準、產品測試評價到系統方案集成的全過程計量測試服務,提升全產業鏈計量測試服務能力和產品全壽命周期計量保障能力。幫助企業加強計量測試數據的積累、分析和應用,推進產業過程的數據化和智能化,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充分發揮計量與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的協同作用,為產業發展提供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服務。
(六)搭建產業計量測試公共平臺。
積極發揮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牽頭帶動作用,聯合有關計量技術機構、檢驗檢測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等,搭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和聯盟,聚焦產業發展中的計量測試難題,加強計量科研聯合攻關和技術交流,促進計量科研成果在產業的轉化應用,持續提升計量測試服務能力和水平,實現產業間計量測試資源優勢互補、交叉融合。
三、主要程序
(一)統一規劃。
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國家發展戰略、產業轉型升級等需求,對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進行統一規劃,并編制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指導目錄。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物流倉儲等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優先考慮建設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二)提出申請。
國家鼓勵有條件的計量技術機構、檢驗檢測機構、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申請成立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可以通過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向省級人民政府進行匯報,由省級人民政府向市場監管總局正式提出籌建申請;也可以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中央企業向市場監管總局提出籌建申請。聯合籌建的,由主要承建方負責提出籌建申請。申請時,應提交包括產業狀況、計量測試需求、申報條件和 能力、建設目標、籌建計劃方案等在內的申報書和籌建任務書。
(三)批準籌建。
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專家對申請書和籌建任務書進行論證,全面分析建立該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充分性。必要時可提供進一步技術咨詢和指導,幫助申請單位盡快了解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有關要求。對通過專家論證的單位,由市場監管總局函復省級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有關部門、中央企業,正式批準籌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四)組織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