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計量技術規范和相關標準的協調一致,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強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計量溯源性要求,保障數據準確可靠。加強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建立“互聯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新模式。
(六)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完善華東大區和長三角計量發展統籌機制,探索建立國家計量標準和華東地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健全長三角計量技術規范體系。實施長三角計量職業能力提升行動,完善長三角產業計量云平臺。建立區域計量風險監測、聯防聯控機制,加強聯合執法和信息共享,深化計量器具型式評價互認。探索長三角計量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
(七)深化計量國際交流合作
依托在滬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技術委員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深化國際計量科技創新合作。積極參與和主導國際計量規則、規范制修訂,組織開展國際一流的聯合研究。支持具備條件的計量技術機構在“一帶一路”國家(地區)開展技術援助、設立分支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開展計量標準和標準物質國際比對,培育建立OIML證書指定實驗室。發揮上海時間頻率計量資源優勢,進一步增強協調世界時(UTC)的中國話語權。積極爭取國際性計量技術組織落戶上海。
(八)加強計量學科和文化建設
支持計量技術機構與高校聯合設立計量相關學科,聯合開展研究生教育。建立上海市計量教育網上微課堂,鼓勵計量技術機構打造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加強本市計量測試相關學術期刊建設,提升學術影響力。建設全國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創新基地,設立計量科普大使和“家門口”科普站。
此外,《實施意見》明確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支持力度,強化社會共治等三方面的保障措施,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有序推進,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