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導編制的國際標準ISO 23745:2024《船舶和海洋技術 船載氣象儀器通用技術條件》正式發布。這是繼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標準轉化為ASTM標準正式發布實施之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標準國際化工作取得又一豐碩成果。至此,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制定發布的團體標準,在全世界最具權威、標準占主導地位的標準化組織ISO也開始了轉化發布。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于2018年完成制定并發布的團體標準T/CIS 47001-2018《船舶氣象儀通用技術規范》,該標準于2020年5月被國際標準組織(ISO)批準制定為ISO標準,由中國主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任工作組組長單位,工作組成員國包括中國、韓國、德國、美國和俄羅斯。
圖1. ISO官網發布版面
船舶氣象儀是安裝在船舶上的一個系統,測量氣象參數例如但不限于空氣溫度、相對濕度、風向、風速、大氣壓力、能見度和海面溫度等,在將相關數據存儲和傳輸到船舶相關系統同時,也可以無線方式傳輸到網絡空間。對于這些氣象參數的使用,一是安裝氣象儀的船舶本身,另外就是其他航船的實時共享和岸基氣象系統的共享。
考慮到散布到大洋各處的船舶氣象儀給出的實時實地氣象數據的重要性,世界氣象組織(WMO)和聯合國海委會(IOC)都對船舶氣象儀給出的氣象數據共享非常重視,并于2001年聯合建立了國際志愿船觀測(VOS)計劃,動員各國氣象(或海洋)部門招募航行船舶免費開展海上觀測并匯交氣象數據,使協議方無償獲得航行海洋氣象預報保障服務。但是,由于國際上沒有關于船舶氣象儀或系統的統一技術規范或標準,各個船舶氣象儀給出的氣象參數的共享時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各個氣象數據上傳時的格式、風向等方向性參數的基準、速度等相對量計算數學模型等不盡相同,苦于沒有一致性的規范,使各個船舶氣象儀給出的數據在共享使用時產生混亂和困難。
在本項ISO標準討論立項時,ISO秘書處注意到了WMO的應用需求,并正式向WMO征詢意見,WMO立即就表示出了極大的重視,并在后續整個的本項ISO標準制定過程中全程關注,并持續的給出了專業的技術意見。
本標準的制定,填補了國內外船舶氣象儀標準空白,滿足了船舶氣象儀行業和國際氣象組織(WMO)的需求,適應了全球范圍氣象大數據的應用需求。
本標準的發布體現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標準工作國際化的良好成效,是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高質量發展和創建“特色一流”學會的又一重要成果 。
后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將繼續開展國際溝通與合作,推進儀器儀表領域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和新項目的立項工作,為儀器儀表產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提供高質量標準支撐。
圖2. ISO23745:2024(英文版)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