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元宇宙應用場景建設。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空間計算、云端渲染、數字人、圖形圖像引擎等領域,推動一批創新產品研發應用。圍繞工業、文商旅、教育、醫療健康、協同辦公等重點行業應用需求,形成一批城市信息模型、建筑信息建模、數字孿生、數字沙盤仿真、空間計算、擴展現實等行業級解決方案。加快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千兆光網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開展元宇宙應用場景“揭榜掛帥”,力爭到2027年年均向社會開放20個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數據局、各區政府)
(十二)智能工廠領航計劃。加快高水平智能工廠建設,到2027年培育不少于2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30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加快推動全市規上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開展智能工廠評估診斷,結合六大重點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不同特點,一業一策、分級分類、有序推進智能工廠建設,以智能工廠建設有效帶動設備更新和創新產品擴大應用。依托智能工廠領航計劃及智能工廠標桿建設專項,對智能工廠能級和產值規模提升明顯的項目進行階梯獎勵,推動智能制造裝備和系統集成批量化、規模化更新。(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各區政府)
四、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十三)打造綠色標桿。引導企業圍繞設備數字化、生產網絡化、能源低碳化和生產潔凈化實施工藝升級和設備提標改造,到2027年累計培育500家綠色工廠。支持產業園區運用技術數字技術推動設施共建共享、能源智慧管控、資源循環利用,加快分布式光伏、多元儲能、高效熱泵、余熱余壓、綠色微電網等能源智慧管控系統建設,力爭到2027年累計培育30家綠色園區。持續推動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核定項目投資20%,最高1000萬元的支持。(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各區政府)
(十四)推動能源和用能設備綠色低碳更新改造。加快綠色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推廣應用。開展工業企業“百一”行動,通過推廣節能高效產品、淘汰落后設備、優化節能管理等綜合措施,實現年節能量1%。推動更新改造300萬千瓦電機及其系統,加快推動本市石化化工、鋼鐵行業流程優化和提質改造。到2027年累計節能量50萬噸標煤,新增光伏裝機50萬千瓦,儲能應用規模20萬千瓦。推動2萬個存量自用非智能充電樁升級替代。新建數據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25,將小散老舊數據中心納入產業限制和淘汰目錄,力爭改造后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4。推動IT設備及配套系統10萬千瓦容量的更新,能效提升20%以上。實施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和分類更新改造。(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數據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十五)有序推進再制造和梯次利用。發展汽車零部件、航空發動機、船舶機械、精密儀器等產品領域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廣應用無損檢測、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術工藝,探索在風電光伏等新興領域開展高端再制造業務。加快風電光伏、動力電池等產品設備殘余壽命評估技術研發,有序推進產品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培育壯大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實現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能力達到5萬噸/年以上。發展設備二手市場,建立鑒定、評估、分級等標準,推動二手設備交易平臺規范建設和運營。(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五、創新產品擴大應用行動
(十六)加大“三首”支持力度。加快推動自主安全可控的創新成果落地應用和市場推廣。對符合條件的,給予不超過創新產品合同金額30%,最高2000萬元的支持。每年支持不少于30項首臺套裝備、15個首版次軟件產品、10項首批次新材料。(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各區政府)
(十七)創新產品推薦目錄推廣應用。到2027年,市級創新產品推薦目錄突破1500個,加強創新產品在重大工程、國有投資項目建設單位的推廣應用,優先采購創新產品推薦目錄內的創新產品。用好編審委員會工作機制,發揮各行業主管單位在推進創新產品應用中的作用,鼓勵國企加大創新產品采購比例。發布可視化創新產品標志,打造成為上海制造名片。購買列入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的首次投放市場的產品,對符合條件的銀行貸款項目,連續三年每年給予貸款利息50%,最高500萬元的支持。鼓勵支持創新產品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對符合條件的融資租賃項目,給予不超過設備投資額30%,最高500萬元的支持。對創新性特別強的產品給予不超過市場合同金額30%,最高2000萬元的支持。(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各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