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統籌協調,健全兩化深度融合政策體系。
國務院先后出臺《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文件,對兩化深度融合重點工作作出部署。各部門、各地區圍繞網絡基礎設施、信息通信技術產業、制造業信息化、電子商務等制定并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積極推動移動通信業務轉售、寬帶接入市場引入民間資本等電信體制改革,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領域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促進電信業務、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健康發展。目前,推動兩化深度融合戰略部署的頂層設計、政策體系、組織保障和工作機制初步形成。
(二)實施重大工程,推動重大產品和成套裝備智能化轉型。
圍繞推動我國工業產品從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躍升,通過組織實施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等科技重大專項以及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物聯網發展專項、“數控一代”裝備創新工程行動計劃,引導和支持信息通信技術融入重大裝備和成套裝備中,推動產品結構優化升級。重大裝備自主創新能力日漸增強,大型樞紐機場行李分揀系統、千萬噸級煉油控制系統、智能化煤炭綜采成套裝備、大型立式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等重大裝備打破了國外壟斷,大型快速高效沖壓生產線實現了對發達國家的批量出口。智能制造、高速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占裝備制造業比重超過10%,智能儀表、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14年,國產數控機床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2%,本土品牌汽車廠商研制的混合動力汽車電子化程度超過40%。
(三)創新工作機制,推廣普及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
順應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管理模式和組織流程的變革趨勢,探索以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引領企業戰略轉型、組織變革、管理創新的新機制,通過標準制定、搭建平臺、政策引導、試點示范,推廣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2009年以來,組織開展了鋼鐵、汽車、機械、紡織等35個行業近3萬家企業兩化融合水平評估工作,并在此基礎上研究提煉出一套融合國際先進管理理念、吸納成熟管理方法、全面指導企業科學推進兩化融合的管理體系標準,已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為國家標準體系(GB/T23000—23999),其中4項國家標準已立項。圍繞推廣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組織開展了企業試點,培育和完善第三方咨詢、培訓、評定服務體系,一批試點企業在精益管理、風險管控、供應鏈協同、市場快速響應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已初步顯現。
(四)堅持多措并舉,以信息通信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統籌工業轉型升級資金、技術改造專項、中小企業基金等財政專項資金,實施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重點支持制造業研發設計、生產裝備、流程管理、物流配送、能源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促進企業兩化融合邁向集成應用的新階段。航天、航空、機械、船舶、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行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85%,鋼鐵、石化、有色、煤炭、紡織、醫藥等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過65%、ERP(企業資源計劃)裝備率超過70%,大幅提高了精準制造、極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華為、三一重工、濰柴、吉利等一批行業骨干企業建立了全球多地協同研發體系,有力支撐了企業的國際化轉型。目前,信息通信技術正在從單項業務應用向多業務綜合集成轉變,從單一企業應用向產業鏈協同應用轉變,從局部流程優化向全業務流程再造轉變,從傳統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生產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