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開展試點示范,引領制造業生產方式持續變革。
順應新一輪產業革命和制造業生產方式變革的趨勢,通過組織實施兩化深度融合、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現代服務業科技工程等示范項目,發現典型,示范引領,培育制造業新業態、新模式。家電、服裝、家具等行業正形成以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為主導的新型生產方式,青島紅領、維尚家具、小米科技等一批創新型企業通過構建新型生產模式實現了逆勢增長。工程機械、電力設備、風機制造等行業的服務型制造業務快速發展,陜鼓、徐工、中聯重科、東方電氣等企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資租賃業務成為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
(六)優化發展環境,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按照積極推進、逐步規范、加強引導的原則,妥善處理鼓勵創新與加強監管的關系,通過深化改革、簡政放權,組織開展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建設,加快培育一批新業態、新模式。電子商務蓬勃發展,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約13萬億元,網絡零售規模達到2.8萬億元,鋼鐵、石化、冶金、汽車等行業形成了一批百億級、千億級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傳統B2C(企業到消費者)、C2C(消費者到消費者)向大規模個性化定制C2B(消費者到企業)轉型,電子商務從交易平臺向生產平臺轉變。互聯網金融創新活躍,以第三方支付、P2P(個體網絡借貸)、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連續10年組織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形成了擁有2200多個信息化服務機構、近10萬名專業人員、60萬家專業開發商和合作伙伴的中小企業服務網絡,每年開展各類宣傳培訓、應用推廣和與地方合作活動1萬多場,數千萬人次參加活動。
(七)夯實產業基礎,增強兩化深度融合支撐服務能力。
把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機遇,完善網絡基礎設施,集中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組織實施“寬帶中國”專項 行動和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戰略地位日益凸現,加速向無線、移動、寬帶、泛在的下一代國家網絡基礎設施演進。2015年一季度,8兆比特每秒(Mbps)以上寬帶用戶比2012年增長5.6倍,占比達46.4%,光纖覆蓋家庭規模增長6.8倍,光纖接入用戶占寬帶用戶的比重達到38.4%,2014年以來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組織實施“核高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等科技重大專項,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高性能計算、網絡通信設備、智能終端、軟件、集成電路、平板顯示等領域取得突破,國產通用中央處理器(CPU)實現了我國信息產業芯片從無到有的歷史跨越,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形成一批國際領軍企業,信息通信技術產業正處于從跟隨到并肩乃至局部跨越的關鍵時期。
盡管當前階段我國兩化深度融合發展已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但仍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一是與信息網絡在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布局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地位相比,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明顯不足,基礎設施仍不能滿足兩化深度融合的需要,寬帶網絡速率相對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二是信息通信技術和產業支撐能力薄弱,標準和知識產權缺失、關鍵器件依賴進口、集成服務能力差、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國產研發設計工具、制造執行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大型管理軟件相對缺失,跨學科、跨領域政產學研協同、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尚不健全。三是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數據共享安全隱患問題突出,數據跨區域、跨部門的應用、保護和開放缺少統一規定。四是政策缺乏合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產品、安全、應用協同互動機制尚未建立,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融資體系不健全,支持融合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仍需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五是制度和法律體系亟待完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和應用帶來新業態、新模式,電子商務、數據開放、信息安全、互聯網金融等新業務健康發展亟待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法律環境。
三、當前推動兩化深度融合面臨的新形勢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各國圍繞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打造國家競爭新優勢的競爭日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