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
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牽頭作用,整合調動中央、地方和社會各方面資源,加強兩化深度融合領域的頂層設計和統籌管理,協調解決體制機制、法律政策、標準規范等方面的重大問題。
(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統籌兩化深度融合立法需求和現有法律在網絡空間的延伸適用,按照立法法的要求,加快制定修訂無線電管理條例、中小企業促進法、電信法、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電信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明確網絡空間主權。圍繞兩化深度融合引發的利益沖突、監管缺失等問題,開展前瞻性的法律儲備研究,推動開展第三方支付管理等相關法律層級的提升工作。實現對數據資源采集、傳輸、管理、存儲、開放、利用等的規范管理和可信身份驗證認證及授權控制,對數據濫用、侵犯個人信息等行為進行懲戒,為數據開放和保護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加強兩化深度融合領域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全社會自覺守法意識。
(二)營造創新發展環境。
樹立底線思維、紅線管理理念,營造支持創新、寬容失敗的發展環境,支持新技術、新業務、新模式健康發展。進一步推動移動通信業務轉售和寬帶接入市場開放,鼓勵民營企業有序參與競爭。通過市場競爭,推動電信企業降低網絡資費,實現網絡資費合理下降,更多讓利于民。加強對信息通信、互聯網等市場競爭秩序監管,消除各種市場支配力量對競爭的扭曲,確保市場公平。完善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安全、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綜合標準化體系,加快研究制定兩化深度融合領域系統互聯互通、數據資源共享、產品設備標識、管理運維服務、信息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相關標準。
(三)創新財稅金融支持方式。
加大財政對兩化融合、工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等工作的支持力度,研究論證并組織實施智能制造科技重大工程。建立健全支持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政府采購政策體系,完善政府采購云計算、大數據及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相關產業發展。推動形成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和新材料首批(次)風險補償機制,鼓勵重大技術裝備和新材料制造企業投保。適應互聯網創新發展的特點需求,健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和融資工具。研究制定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政策,促進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發展。
(四)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深化改革,打破體制壁壘,掃除身份障礙,完善股權、期權等激勵機制,創新風險共擔和收益分享機制,創造有利于兩化深度融合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圍繞兩化深度融合急需短缺人才,在重點院校、大型企業和產業園區,建設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訓基地。把各類兩化深度融合人才培養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等國家人才培養計劃的優先領域。完善人才政策,探索建立技術移民制度,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留學生來華工作和歸國創業。推廣企業首席信息官制度。
(五)加強工業信息安全保障。
按照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相關政策和制度要求,加強石化、鋼鐵等重點行業網絡和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管理。建立面向工業領域的信息安全技術支撐、產品檢測、檢查評估綜合保障體系,提高漏洞可發現、風險可防范、產品可替代能力。開展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及相關信息系統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加快建設仿真測試、信息采集共享等技術平臺,持續提升工業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研發推廣重點行業安全可靠工業控制系統,增強自主可控能力和企業信息安全水平。加強信息基礎網絡安全防護,強化公共互聯網網絡威脅治理,完善關鍵領域數據保護機制,為兩化融合創造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