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 政策法規】2016年如期而至?!?a href="http://www.vvben.cn/shichang/show.php?itemid=213" target="_blank">十三五”迎來開局之年。“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三五”發展的五個關鍵詞,為下一個五年如何發展指明了方向、繪出了施工圖。
“十二五”期間,我國科技事業快馬加鞭、蓬勃發展,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支撐點。歷經近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之后,我國已步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下一程,科技創新必將成為經濟航程的最主要的驅動力。
由此,科技創新要如何聚力、借力、發力,讓巨輪迎風破浪?
“十二五”:讓科技普惠百姓
過去五年,眾多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學前沿。中科院物理所在凝聚態物理領域,特別是鐵基超導體和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便是典型的案例。
2015年5月,中科院物理所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調研中,李克強表示,一個國家需要一批甘于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學家。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科研的投入,讓科學家的待遇與貢獻相匹配,生活體面有尊嚴??茖W家受尊重,創新才會蔚然成風。
聆聽了總理的論述后,物理所“80后”研究員孟勝說:“作為年輕科研人員,我深感我們正處于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國家對基礎科學持續投入,我國科技力量也處在量變到質變的關口。由我國科學家作出重大科學突破,可以期待?!?/span>
更多的科研成果則悄無聲息地飛入尋常百姓家。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1343億元,而新增銷售產品及系統超過80%已采用北斗兼容技術。
“要讓高科技普惠百姓?!敝锌圃何⑿⌒l星創新研究院參與了北斗導航衛星的研制,該院院長相里斌如是說。北斗導航衛星的研制帶動了一批技術創新,包括航天用CPU、國產星載原子鐘、大功率行波管等,都已成功投入了航天應用。
豐碩成果的取得,離不開科研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中科院率先積極思變,擔負起科技體制改革“火車頭”的重任。
2014年起,中科院啟動“率先行動”計劃,陸續開展科研管理改革和研究所分類改革。要求研究所在此前“一個定位、三個重大突破、五個重點培育方向”的基礎上,開展分類改革,調整優化科研布局,為我國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
“企業是創新主體,掌握了一流技術,傳統產業也可以變為朝陽產業?!?013年,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期間再次強調了企業創新主體的地位。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總結“十二五”我國科技進步時說:“‘十二五’以來,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整體水平加速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階段邁進,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據統計,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4年的54%,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新引擎”:基礎科學須發力
站在“十三五”的門口,展望未來五年的發展,最大的看點莫過于科技如何為經濟新常態裝上“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