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電網公司舉辦了以“人民電業為人民,開放透明傳真情”為主題的社會責任日活動,邀請了二十余家主流媒體記者近距離參觀海南電網省級計量檢定中心,看看千家萬戶使用的電表都經過哪些流程檢定,澄清常見的電表認識誤區。
一塊單相電能表在進入用戶家前會經過哪些流程?
據介紹,目前海南全省的智能單相電能表都集中在海南電網電能計量中心進行檢測,該基地于2016年6月30日正式投產,單相線擁有6個檢定臺體,360個表位,年計劃檢定量40萬只,最大檢定量120萬只。每塊單相電能表在投入使用前,都有經過耐壓性能、精確度、抗高溫高濕的能力等一系列嚴格的堅定和測試,保障電能表各項性能的可靠性。
朋友圈里那些說“電表會被動手腳”的傳言是真的嗎?
海南電網省級計量檢定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新采用的單相費控電子式交流電能表已經從傳統的穿線式封印改為卡扣式封印,是用激光雕刻機將編程封印和檢表封印雕刻至卡扣上,卡扣一旦被破壞,基本沒有復原的可能,這樣可以有效防止人工開蓋,從出廠就杜絕了修改電表內部件的行為。目前,海南所有實行抄表到戶的用戶,都陸續用上了這種新的“智能電表”,預計到今年6月30日,“智能電表”會實現全省約145萬戶用戶全覆蓋。
為什么換了新的“智能電表”后,好像電表走得比以前快了,電費也更貴了?
據了解,傳統的機械電表采用“轉圈”的方式顯示計數,轉兩三百圈為一度電,但單相費控電子式交流電能表采用脈沖燈方式顯示,電表上顯示的參數1600就是脈沖常數,意即閃1600下用一度電。所以這并不是電表走快了,而是相應的頻率變高所帶來的錯覺。另外,使用機械電表時,機械表對一些小電流監測很不靈敏,比如無法監測到手機充電,小臺燈,電話電視待機等產生的微電流,但更換新的“智能電表”后,對電流監測的靈敏度很高,一些微小的電流都能準確計量到,所以電費計算更加準確。海南電網省級計量檢定中心的工作人員提醒市民,不要小看家電待機時產生的微電流,積少成多也可能產生可觀的費用,建議大家不使用家電時完全切斷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