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地圖讓無人機能夠構建并記住周圍幾十米內的三維環境,從而實現「指點飛行」等功能,因為僅僅知道飛行方向和機身位置肯定是不夠的,只有對周圍地形變化有記憶能力,才能完成「在指定方向上規劃線路并繞行」這樣級別的任務。
而全局地圖則是對整個飛行過程中經過的地形的記錄,雖然精度不如局部地圖,卻能幫助無人機實現「智能返航」等功能:當無人機一不小心飛到了建筑物后面導致遙控信號丟失時,智能返航功能能夠讓無人機在一分鐘內沿原路返航,如果一分鐘內不能連上遙控器信號,則會直線返航。這其中對飛行路徑周圍環境的記憶,就是精靈4Pro智能之處的另一個體現。
實現的難點
避障功能從構思到實現,走的每一步幾乎都便隨著無數的難題。僅僅是寫出有效的視覺識別或者地圖重構的算法還只是第一步,能讓它在無人機這樣一個計算能力和功耗都有限制的平臺上流暢穩定的跑起來,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特別是在精靈4Pro上,不僅雙目視覺的數據量相比精靈4直接翻了一倍,還要保證續航不受影響,這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如何處理功能的邊界也是一個問題,比如雙目視覺在視線良好的情況下可以工作,那么當有灰塵遮擋的情況下呢?這就需要不斷的實驗和試錯,并且持續的優化算法,保證各項功能在各類場景下都能正常工作,不會給出錯誤的指令。
「避障功能」作為近年來無人機產品的大趨勢,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以往一些人為疏忽造成的撞擊,現在都能經由避障功能去避免,既保障了無人機飛行安全的同時,也避免了對周圍人員財產的損害,讓飛無人機的門檻進一步得到了降低。
而長遠來看,無人機想要普及到農業、建筑、運輸、媒體等領域,「智能化」肯定是必經之路,畢竟只有在飛行功能上做到智能控制,才有余量去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如今由「避障功能」而衍生出的一系列「智能飛行」功能,無疑就是「無人機智能化」的階段性體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