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作為時間、頻率、編碼和空間的函數的功率測量。
天線設計者關心的主要測試參數包括增益圖、輻射功率、接收機靈敏度、收發器/接收器特征和波束控制/波束跟蹤,其中任何每一項都會影響OTA測量。然而,由于大規模MIMO 使用的頻率,更為關注波束控制/波束跟蹤。雖然現在的蜂窩技術使用靜態波束圖特征,毫米波系統將需要動態波束測量,以便精確表征波束跟蹤算法和波束控制算法。
生產測試
一致性和生產測試包括很多方面。
特別重要的有三方面:
? 天線/相對校準:為了實現精確波束賦形,射頻信號路徑間的相位差必須小于 ±5°。可以用相位相干接收機執行該測量,以便測量所有天線單元間的相對誤差。
? 5點波束測試:根據3GPP 要求,有源天線系統(Active Antenna System, AAS) 制造商要為每個聲稱的波束規定波束方向、最大EIRP 和EIRP 門限值。除了最大EIRP 點外,在聲稱的門限值邊界處測量四個附加點,即,具有最大EIRP 的中心點,以及公布的左邊、右邊、頂部和底部邊界的其余4 個點,如圖3 所示。
? 最終的功能測試:在生產環節完全組裝好的模塊上執行,包括簡單的輻射測試,5點波束測試和收發器聯合功能測試,例如所有收發器打開時的誤差矢量幅度(EVM)測量。

圖3:基于制造商公布的5 個測量點的5點測試。
近場測量和遠場測量
OTA測量系統可以根據取樣輻射場的哪一部分來分類。圖4 給出來自基站天線陣列(工作在2.70GHz 具有均勻激勵的8個圓形微帶天線貼片)的近場和遠場。近場區和遠場區由Fraunhofer 距離R = 2×D2 /λ 定義,其中D 是最大天線口徑或尺寸。在近場區,在小于R 的距離處,場強由感應分量和輻射分量組成; 而在天線的遠場區僅有輻射分量場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