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伊人国产-91伊人久久-91伊人影院-91影视永久福利免费观看-免费毛片儿-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方案 » 技術分析 » 正文

5G與未來天線技術的深度解析


時間:2018-04-24 編輯:王鐘鳴
分享到:

?

過去二十年,我們見證了移動通信從1G到4G LTE的轉變。在這期間,通信的關鍵技術在發生變化,處理的信息量成倍增長。而天線,是實現這一跨越式提升不可或缺的組件。

按照業界的定義,天線是一種變換器,它把傳輸線上傳播的導行波變換成在無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間)中傳播的電磁波,或者進行相反的變換,也就是發射或接收電磁波。通俗點說,無論是基站還是移動終端,天線都是充當發射信號和接收信號的中間件。

現在,下一代通信技術——5G已經進入了標準制定階段的尾聲,各大運營商也正在積極地部署5G設備。毋庸置疑,5G將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它擁有比4G快十倍的傳輸速率,對天線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5G通信中,實現高速率的關鍵是毫米波以及波束成形技術,但傳統的天線顯然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5G通信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天線?這是工程開發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教授、IEEE Fellow陳志寧為大家講解5G移動通信中的未來天線技術。

專家介紹

陳志寧:雙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教授,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天線與傳播學會杰出演講人;現擔任IEEE Council on RFID (CRFID)副主席和杰出演講人;已發表了五百余篇科技論文,其中一百多篇IEEE Trans,出版了五部英文專著,并擁有幾十項國際天線專利和成功的技術轉讓。

以下內容整理自陳教授的公開課:

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的演進及趨勢

基站天線是伴隨著網絡通信發展起來的,工程人員根據網絡需求來設計不同的天線。因此,在過去幾代移動通信技術中,天線技術也一直在演進。

 

第一代移動通信幾乎用的都是全向天線,當時的用戶數量很少,傳輸的速率也較低,這時候還屬于模擬系統。

到了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我們才進入了蜂窩時代。這一階段的天線逐漸演變成了定向天線,一般波瓣寬度包含60°和90°以及120°。以120°為例,它有三個扇區。

八十年代的天線還主要以單極化天線為主,而且已經開始引入了陣列概念。雖然全向天線也有陣列,但只是垂直方向的陣列,單極化天線就出現了平面和方向性的天線。從形式來看,現在的天線和第二代的天線非常相似。

1997年,雙極化天線(±45°交叉雙極化天線)開始走上歷史舞臺。這時候的天線性能相比上一代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管是3G還是4G,主要潮流都是雙極化天線。

到了2.5G3G時代,出現了很多多頻段的天線。因為這時候的系統很復雜,例如GSMCDMA等等需要共存,所以多頻段天線是一個必然趨勢。為了降低成本以及空間,多頻段在這一階段成為了主流。

到了2013年,我們首次引入了MIMO(多入多出技術,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天線系統。最初是4×4 MIMO天線。

MIMO技術提升了通信容量,這時候的天線系統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也就是從最初的單個天線發展到了陣列天線和多天線。

但是,現在我們需要把目光投向遠方,5G的部署工作已經啟動了,天線技術在5G會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5G對天線設計會產生什么影響?這是我們需要探索的問題。

過去天線的設計通常很被動:系統設計完成后再提指標來定制天線。不過5G現在的概念仍然不明確,做天線設計的研發人員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為5G通信系統提供解決方案,甚至通過新的天線方案或者技術來影響5G的標準定制以及發展。

 

關鍵詞:5G 天線技術 測試測量    瀏覽量:4404

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商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商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使用。
經本網授權使用,并注明"來源:儀商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歸原版權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有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如有作品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相關合作、投稿、轉載授權等事宜,請聯系本網。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讓制造業不缺測試測量工程師

最新發布
行業動態
技術方案
國際資訊
儀商專題
按分類瀏覽
Copyright ? 2023-2025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電話:020-34224268 傳真: 020-34113782

粵公網安備 44010502000033號

粵ICP備16022018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