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維度以上的ROADM架構,采用了多端口WSS模塊,加上后期引入的無色無向功能,已經(jīng)可以實現(xiàn)很高的光層彈性,將任意波長指配到任意路徑,從而實現(xiàn)Mesh 網(wǎng)絡互聯(lián)。
1.3 第3代ROADM 多維度、彈性柵格、上下路可重構光交叉架構
第3代ROADM集穿通層、上下路層及光通道格柵的可重構性為一體,稱為新一代的PXC系統(tǒng)(Photonic CrossConnect System)。如圖4所示,主流WSS采用硅基液晶(LCOS)技術,實現(xiàn)彈性柵格(flexi-grid)功能,支持可變channel寬度以及超級通道。目前商用的維度為4~20維。
圖4 基于LCOS技術的WSS工作原理
彈性柵格是第3代ROADM的一個重要技術。在傳統(tǒng)DWDM技術中,各種的分合波器件,如Mux、Demux、ROADM等都是基于固定的帶寬柵格定義,如50/100 GHz。而在可變帶寬光網(wǎng)絡中,為了支持新型高速和超高速數(shù)據(jù)傳輸并提高網(wǎng)絡資源利用率,系統(tǒng)根據(jù)各信號需要的頻譜分配不同的帶寬。因此在可變帶寬光網(wǎng)絡中,所有的分合波器件需要能夠進行動態(tài)帶寬分配,其中可以進行動態(tài)波長上下和帶寬分配的新型ROADM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目前就靈活柵格涉及使能技術而言,商用器件中僅可變帶寬ROADM相對成熟。
如圖5所示,傳統(tǒng)的DWDM系統(tǒng)使用固定的50/100 GHz柵格,中心頻率和通道寬度都是確定的,即使只有不到25 GHz寬度的10G/40G波道,也需要占用50 GHz的光譜,而且無法支持多個載波的超級通道。引入了彈性柵格技術后,通過對不同速率的通道定義不同的中心頻率和通道寬度,可以大大提高光譜效率和傳送容量,還可以利用超級通道更低的濾波代價來提升傳送距離。
圖5 彈性柵格帶來的頻譜效率的提升
在上下路層,采用C-AD、CD-AD或CDC-AD實現(xiàn)其可重構性。其中CDC-AD采用多級開關(Multi-Cast Switch)。上下路也需要支持彈性柵格,以保障端到端的柵格重構性(見圖6)。
圖6 C-AD、CD-AD、CDC-AD上下路架構
相干濾波技術的采用讓ROADM上下路不再需要堆疊很多的WSS來進行濾波,其架構變得簡單、經(jīng)濟,也為現(xiàn)網(wǎng)部署提供了有利條件。
2 ROADM應用的優(yōu)勢和限制
2.1 ROADM應用的優(yōu)勢
ROADM作為可以在光層靈活調度的波分復用系統(tǒng),其應用的優(yōu)勢包括:
a) 靈活調度,交換容量大,任意波長可以從任一方向交換到任一方向。
b) 時延低,盡可能減少電層處理時間。
c) 功耗低,目前平均一個維度光交叉帶來的功耗約為50 W,將來會進一步降低。
d) 空間占用少,WSS等光器件不斷向小型化低功耗方向發(fā)展。
e) 靈活光柵WSS,支持100G+和超級通道。
f) GMPLS 控制平面,提升網(wǎng)絡彈性和生存能力。
2.2 ROADM應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