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冠以“智能”的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小到手環大到汽車好像全部已經智能化,各種智能硬件更是覆蓋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智能產品到客戶手中之前,要做哪些環境試驗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環境試驗基礎知識吧。
1、試驗目的
環境試驗目的在于考察產品對環境的適應性,確定產品的環境適應性設計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為接收、拒收提供決策依據。
2、試驗所使用應力數量
環境試驗是單個應力或逐個應力考察的試驗,每個試驗標準所涵蓋的試驗項目數量不同,其中:GJB150共有19個試驗項目,MTL-STD-810共有20個試驗項目,到了810F試驗項目增加到24個;試驗項目主要涵蓋溫度、濕度、鹽霧、振動、沖擊、氣壓、太陽輻射、砂塵、淋雨等類型;受試樣品應根據其未來的使用環境及受影響程序對試驗項目進行甄選,一般考察10個以上。
3、環境應力值選取
環境試驗選取極值條件,一般用嚴酷代替溫和,即采用產品在壽命周期內可能遇到的最極端環境條件作為試驗條件,帶有破壞性,一般模擬產品的工作狀態。
智能產品環境試驗項目較多,本次僅列出溫濕度相關的實驗項目:
低溫測試
測試目的:模擬智能產品在低溫狀況工作﹐各組件和零件電性能的承受力﹐提早發現不良加以改善。
低溫貯存試驗
1)智能產品數量:2臺
2)測試條件:
?將受試設備關機后用聚乙烯薄膜密封好,放入室溫的試驗箱中。
?以1°C/min速度降低到-30°C保持6小時。
?從-30°C以1°C/min速度降低到-40°C保持16小時。
?從-40°C以1°C/min速度升到-30°C,保持15分鐘。
?從-30°C以1°C/min速度升到+25°C,保持2小時。
?檢查產品外觀,并測試涂層的附著力測試標準: 將試驗后的智能產品從試驗箱中取出,立即檢查外觀。
?置于標準大氣試驗條件下恢復2h后,開機檢查,并應符合相應的要求。
低溫運行試驗
1)智能產品數量:2臺
2)測試條件:
?將受試設備開機后用聚乙烯薄膜密封好,放入室溫的試驗箱中。
?調節試驗箱溫度,待-20℃穩定后,運行4h。
?測試標準: 將受試設備從試驗箱中取出,進行檢查,并應符合相應的要求。檢查通常在試驗箱內進行。但如果不能在試驗箱內檢查,必須在拿出之后立即進行上述檢查。
高溫測試
測試目的:模擬智能產品在高溫狀況工作﹐各組件和零件電性能的承受力,提早發現不良加以改善。
高溫貯存試驗
1)智能產品數量:2臺
2)測試條件:
?將受試設備關機后,放入室溫的試驗箱中。
?調節試驗箱溫度,逐步升高至+60℃保持穩定溫度48H;
?測試標準: 將受試設備從試驗箱中取出,立即檢查外觀。置于標準大氣試驗條件下恢復2h后,開機檢查,并應符合相應的要求。
高溫運行試驗
1)智能產品數量:2臺
2)測試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