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國第一個完全本土化的火星飛行任務“天問一號”在中國南方海南省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攜帶13種科學儀器上火星
一個長征5火箭將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射天文1號在7月底或8月初。有人猜測,發射時間定于7月23日,即發射窗口的開啟。
星期五早上,將“長征5號”及其寶貴的有效載荷垂直運輸到該中心的發射區大約需要兩個小時。發射團隊將在升空前對火箭進行最終測試。
據新華社報道,“長征5號”在其發射帶下進行了幾次實驗性發射,但“天問一號”的升空將標志著火箭的首次運行。該火箭有望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球到火星軌道,這是“長征5號”的首次發射。
天問一號雄心勃勃,旨在一次完成所有軌道,著陸和巡回飛行,并獲得有關“火星”的科學勘探數據。
“長征5號”發射任務指揮官李本奇對中央電視臺表示:“到目前為止,對火箭,火星探測器和發射區的所有技術項目的測試已經完成。當火箭在發射區時,我們的準備工作集中在向火箭中填充燃料,并確保火箭和流動站處于良好的最終狀態。然后,我們將進入發射程序。”
2020年7月17日,一枚長征5號火箭被垂直運送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區。請注意歐洲(ESA),法國(CNES),阿根廷(CONAE)和奧地利(FFG)空間的徽標除了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的機構。
中國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葛曉春告訴中央電視臺:“火星探測是中國行星探索項目的第一步。即將到來的發射任務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和支持。”
葛曉春說,“火箭向發射區的垂直運輸表明,我們為發射任務做好了準備。今后幾天,我們將堅持嚴格,認真的工作態度。”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專家龍樂豪告訴中央電視臺:“火箭將同時將火星軌道器,著陸器和火星車帶入太空。如此全面的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也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因此我們很期待。”
中國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圖解。
候選降落地點:Utopia Planitia
《自然天文學》論文“ 中國對火星的首次飛行任務 ”概述了有關“天問一號”的細節,包括:
“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質量(包括燃料)約為5噸。軌道器將提供與流動站的中繼通信鏈接,同時對火星進行一年的科學觀測。科學觀測階段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形的橢圓形軌道,長265公里乘 1200公里。
天文一號預計將于2021年2月左右到達火星,科學觀測階段將于2021年4月開始。
著陸器/流動站將在飛船抵達后兩到三個月在火星表面執行軟著陸,并在登陸器Planitia內進行候選著陸。
中國的天文一號火星軌道器示意圖。
13種科學儀器
大約240公斤的太陽能漫游車幾乎是中國玉兔二號月球漫游車重量的兩倍,預計將在火星上運行約90天。(火星的一天或比地球的一天長40分鐘左右。)
天文一號任務總共有13個科學有效載荷。軌道飛行器上的七臺儀器是兩臺攝像機,即火星軌道地下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學光譜儀,火星磁力儀,火星離子和中性粒子分析儀以及火星高能粒子分析儀。
流動站上安裝的六種儀器是多光譜攝像機,地形攝像機,火星探測器地下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檢測器,火星磁場檢測器和火星氣象監測器。
天問一號綜合任務
“天文一號將在第一次嘗試中就進入軌道,著陸并釋放流動站,并與軌道飛行器協調觀測。從來沒有以這種方式執行過行星飛行任務。從科學上講,天文一號是研究火星形態,地質,礦物學,空間環境以及土壤和水冰分布的最全面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