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的背景
隨著5G/數據中心的高速發展,光傳輸向著更高速率、更低延時演進,這就要求對應的光模塊經過傳輸后盡量減小失真,以便在接收端將信號完整地再生出來。從10G長距到25G,再到50G/200G/400G PMA4,由于光纖傳輸鏈路線性/非線性效應,因此需要引入時鐘數據恢復技術(CDR:Clock Data Recovery)。
CDR的原理
時鐘恢復(CDR)的原理:
首先,利用本地產生的多相位時鐘對數據多次采樣,判斷數據比特的邊沿,并通過PLL將時鐘邊沿與其對齊,從而實現與數據同頻率、同相位時鐘的恢復。
其次,利用已同步時鐘的最優相位對輸入數據采樣,使其實現最高的輸入信噪比,并把采樣結果作為已恢復數據輸出。
時鐘是數字通信的基礎,在設備發射端,數據是根據時鐘的節拍,一拍一拍拍出來的。同樣在接收端,數據也是根據時鐘的邊沿(上升沿/下降沿)來采樣獲得的。
圖1
如果沒有時鐘做標定,一連長串的數據沒有意義,如上圖,是101,還是110011?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1)隨路時鐘(trigger), 不需要額外的時鐘恢復,但是需要多一路時鐘信道。
圖2
2)時鐘恢復,需要接收端具備時鐘恢復的能力。那么如何從串行數據中提取時鐘呢?
CDR結構組成
CDR核心--鎖相環(PLL:Phase Lock Loop)
數據經過CDR恢復的時鐘再生以后,變成理想信號,這個比較容易理解。重點就是這個時鐘是怎么恢復出來的,這個也就是CDR的核心部分,即鎖相環PLL。
圖3
鎖相環有3個部分組成:鑒相器、低通濾波器、壓控振蕩器(VCO)。
鑒相器PD(Phase Detector/phase comparator)
圖4 PD/CP示意圖
經過鑒相器以后,頻差(或者相差)再經過低通濾波器的積分,就以電壓的形式控制VCO的輸出頻率。VCO(壓控振蕩器)是一個電壓控制頻率輸出的器件。實質上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電壓反饋回路:
1)當時鐘頻率低于輸入信號頻率時,電壓越來越大(PWM占空比增大,高電平占比增多),VCO輸出頻率提高,時鐘加快;
2)當時鐘頻率高于輸入信號時候,電壓越來越小(PWM占空比減小,低電平占比增多),VCO輸出頻率減小,時鐘減慢;
通過以上兩個過程,實現動態平衡,最終VCO輸出的頻率鎖定(等于)輸入信號的頻率。
圖5 頻率相位鎖定
上圖DATA IN是理想的010101電平。但是實際上數據輸入可能是11001100011100001111,有長連0,長連1的。那么此時該如何處理呢?
對于數字邏輯來說頻率最快的是0101,如果出現了長連0或者長連1以后,我們可以理解為此刻信號的頻率變低了:
經過鑒相后PD OUT有長高/長低電平,此時VCO頻率會降低,時鐘就會減慢;
時鐘減慢后,此時PD OUT又出現了高電平,又需要將時鐘變快,如此反復調節完成動態的平衡,最終時鐘鎖定。
我們知道鎖相環里面的低通濾波器是個積分器,上面出現的有限的連0和連1,不會改變VCO的電壓,因為積分器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引起VCO上電壓的變化。如果連續的連0或者連1太多,將會導致VCO上的電壓發生改變,就會引起失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