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網絡、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無線充電作為一種新型充電技術具有廣闊應用前景,但其在研發測試中仍存在高頻功率測試等難點,本文結合當前行業現狀、實測難題以及對應解決方案進行綜述。
無線充電現狀
圖1 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的對比
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的對比如圖1所示,由于無線充電存在著多種優勢,整體的發展速度非常迅猛。
圖2
無線充電的方式也已經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各個領域,例如我們熟知的手機無線充電,手表無線充電,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無人機無線充電等等。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設備會應用到無線充電的技術。
無線充電測試原理
目前主流的無線充電方法仍然是電磁感應式,其研究最早,最深,研究者也最多,標準也在逐步普及,形成了發射和接收端兩大產業鏈,無線充電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但是目前測試方面,由于無線充電采用頻率較高,例如,汽車無線充電目前普遍采用85KHz,所以其測試難點在于功耗,效率測試,如圖3,一般要求測試的是DC-DC端效率和發射與接收端的AC-AC效率,DC-DC端很容易測試,難點在于AC-AC端的效率測試。
圖3
無線充電測試難點
無線充電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各個場合,無線充電的測試要求也越來越高。
無線充電的測試項目包括:
輸入特性:輸入電壓和頻率測試、輸入功率測試、輸入功率因數測試、輸入電流諧波限值測試等;
輸出特性:直流輸出電壓誤差測試、直流輸出電流電流測試、輸出電壓響應測試等;
互操作特性:WPT系統無偏移條件下的效率測試、WPT系統有偏移條件下的效率測試等;
保護特性:輸入過壓、欠壓保護、過溫保護、輸出過壓、欠壓保護、輸出短路等;
高頻特性:電壓響應、輸出波形上升、下降時間測試、線圈參數、線圈電壓等;
安全特性:接觸電流、絕緣電阻、絕緣強度、長期穩定性測試等。
在眾多的測試項目中,最難測試的是無線部分的功率傳輸,我們先來看一個表格
圖4
我們可以發現,頻率相同情況下,功率因數越低,延時誤差要求越高;功率因數相同的情況下,頻率越高,延時誤差要求越高。如85KHz情況下,功率因數為0.2時,1%精度的延時誤差為3.59ns,而我們常用的電流傳感器在測試85KHz信號時,原邊信號與副邊信號相位差可能都大于3.59ns,所以測試設備必須具備相位校準功能,否則根本無法準確測試無線端的功率和效率。
圖5
對于汽車無線充電,充電模塊的功率范圍較大,從幾千瓦,到幾十千瓦,特殊的大功率充電對象可達幾百千瓦,甚至兆瓦級別,單獨模塊的電流可達到幾百安培甚至上千安培,而羅氏線圈本身電流測試范圍大,延時小,是目前進行無線充電測試比較好的解決方案。但其在傳輸時功率因數較低,接近于90°,此時電壓、電流的延遲將會嚴重影響到功率因數,出現效率過百的情況。
無線充電測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