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采樣法
采樣法通過一系列離散的取樣脈沖描述連續變量的過程,將高頻信號轉換為低頻信號后再進行測量。這種方法的電壓表頻率范圍可達1至1000兆赫,甚至更高;電壓范圍約為300微伏至1伏,外接衰減器可測量更大的電壓,精度從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幾。
3.3熱電法
熱電法主要采用熱電轉換標準或微電位計進行電壓測量。熱電轉換標準由熱電偶配以適當的限流電阻或衰減器組成,可測量0.1至300伏或更高的電壓,頻率范圍一般為20赫至100兆赫,若采取高頻補償措施則可達1000兆赫,測量精確度約為0.01%至1%(定標后)。
3.4測熱輻射法
測熱輻射法利用測熱電阻(簡稱測熱電阻)進行測量,測熱電阻主要有熱敏電阻、鎮流電阻和薄膜熱變電阻。實用的測熱電阻對電功率敏感,將被測高頻電壓轉換成相應的阻值變化,再根據功率替代原理,以已知的直流或低頻電壓代替高頻電壓進行測量。
3.5補償法
補償法是一種通過比較被測電壓與已知電壓標準來確定電壓值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提供極高的測量精度,尤其是在低頻電壓測量中。補償法通常需要精密的電路設計和校準過程,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3.6數字式電壓表
數字式電壓表利用模/數(A/D)轉換原理,將模擬量電壓轉換成數字量,并直接顯示被測電壓的量值。與模擬式電壓表相比,數字式電壓表具有精度高、測量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便于讀數等優點。
3.7模擬式電壓表
模擬式電壓表通常使用磁電式電流表頭作為指示器,通過整流的方法將交流信號轉換成直流信號后,再進行直流電壓的測量。模擬式電壓表在高頻電壓測量中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精度和抗干擾能力通常不如數字式電壓表。
3.8特殊應用測量方法
在特殊應用中,如超高壓或超低電壓測量,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測量技術,例如使用高壓探頭或低噪聲放大器來適應特定的測量需求。這些方法需要針對特定的應用場景進行設計和優化,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4.影響測量精確度的因素
4.1傳輸誤差
傳輸誤差主要發生在高頻電壓測量中,當被測設備的輸入阻抗與傳輸線不匹配時,會在傳輸線上產生駐波,導致實際測量的電壓與理論電壓存在差異。這種誤差是高頻測量中的一個主要誤差源,需要通過精確匹配阻抗來最小化。
4.2加載誤差
加載誤差是由于測量儀器的輸入阻抗對被測電路造成的負載效應。如果測量儀表的輸入阻抗較低,它將對被測電路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改變電路的工作狀態,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
4.3接地電流誤差
在電壓測量過程中,如果接地不良或存在接地回路,可能會引入接地電流誤差。這種誤差會影響測量結果,特別是在低電平信號測量中更為顯著。
4.4干擾誤差
電磁干擾(EMI)和射頻干擾(RFI)是電壓測量中常見的干擾源。這些干擾可能來自外部環境或測量設備本身,它們會影響測量信號的純凈度,從而降低測量的準確性。
4.5波形誤差
波形誤差是指由于測量儀表的動態響應特性不足,無法準確跟蹤被測信號的快速變化,導致測量結果與實際波形存在偏差。這種誤差在測量脈沖信號或具有復雜波形的信號時尤為突出。
4.6溫度影響
環境溫度的變化會影響測量儀表的性能,包括準確度和穩定性。例如,某些電子元件在溫度變化下參數會漂移,導致測量結果出現偏差。
4.7儀器老化
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測量儀器的元件可能會逐漸老化,性能下降。這種老化效應會導致測量準確度降低,需要定期校準和維護以保證測量結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