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的持續演進對測試測量行業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從測試的角度來看,5G時代,碎片化的業務場景以及多樣化的泛智能終端形態對測試要求以及測試成本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作為國內領先的通信儀表廠商,中國信科集團旗下大唐聯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聯儀”) 總經理張祖禹在接受C114采訪時表示,十數年如一日深耕于通信測試領域的大唐聯儀已經形成了終端協議一致性測試系統、終端綜測儀和信號分析儀三大類產品,由此形成的基礎研發平臺也已經覆蓋終端測試領域和通用電子測量領域。“面對5G所帶來的紛繁復雜的測試環境,大唐聯儀有信心助力全球5G終端產業鏈的成熟和5G規模商用的進程。”
不畏挑戰 滿足5G測試新需求
和4G相比,5G的網絡、應用場景、終端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應用場景為例,5G包括三大應用場景,即eMBB(增強移動寬帶)、URLLC(低時延、高可靠)和mMTC(大連接)。不同的應用場景對測試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此外,多樣化的泛智能終端形態也是儀器測試廠商不得不面臨的挑戰。
在此次展會中,大唐聯儀展出了三款5G測試產品,第一款是5G協議一致性儀表,主要針對芯片和終端進行協議一致性的測試。第二款是5G小型化綜測儀,主要用于5G終端的生產,在生產線上用于自動化生產和泛終端測試。第三款是5G掃頻儀,主要用于5G網絡的規劃優化。針對5G時代的測試要求,大唐聯儀選擇“軟硬兼施”。在硬件平臺方面,所有儀表硬件的可靠性都在實驗室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張祖禹認為,越是有困難就越要迎難而上。“針對測試需求的不同,大唐聯儀深入到各個行業去了解需求的共同點,以5G測試技術驗證平臺為基礎,再具體到某一個垂直行業,我們仔細傾聽客戶的需求,根據客戶的要求再進行設計,這也是大唐聯儀面向垂直行業測試的主要思路。”
目前,大唐聯儀已與泰爾實驗室、運營商以及全球主流的芯片和終端廠商展開緊密合作,在終端入網、入庫環節,以及運營商年度芯片評測中承擔主要作用。7月16日,在西班牙馬拉加舉辦的GCF CAG 第59次工作組會議期間,大唐聯儀完成5G終端協議一致性認證,同時提交的WI-503-NR_n41用例數量達到激活對應Work Item的標準,成功激活WI-503-NR_n41,成為全球首批成功滿足TPAC的5G測試儀表設備企業。
9月20日,中國電信發布了《終端洞察報告》。其中,大唐聯儀的5G協議一致性系統測試平臺CTP3500作為國內唯一一家測試平臺全程參與并支持中國電信對終端芯片的功耗測試 。
10月,大唐聯儀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及商務優勢,以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中標中國移動研究院5G終端協議一致性測試系統項目。在NS-IOT、雙卡測試方面,大唐聯儀根據各運營商的要求積極部署并推動,接下來,會進一步發布階段性成果。
產品為王 打造中高端儀表國家隊
在10月31日舉行的2019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宣布啟動5G商用,這也就意味著,我國正式開啟了5G商用大幕。
從5年前的5G技術驗證,到2年前的5G單站性能驗證,再到今年初的5G組網性能驗證,大唐聯儀一直緊鑼密鼓地跟進著中國5G發展進程。
談到大唐聯儀在測試領域的優勢,張祖禹表示,一方面,大唐聯儀背靠系統設備廠商,成功的儀表企業都是背靠大的系統設備廠商,大唐聯儀會把優勢發揮到最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大唐聯儀將精力集中在通信測試領域,雖然產品較為單一,但這也是大唐聯儀的優勢所在,相比其他廠商,我們做事情更精更專,十幾年來一直打磨一款產品,鉆研的更深入一些。“
為了追趕乃至反超國外儀表廠家,為了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為了”做中高端儀表世界一流公司“的使命。張祖禹表示:“在產品為王的年代,產品要想做得好,只有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今年的MWC2019上海峰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從明年1月1日開始,5G終端必須具備SA模式,僅具備NSA模式的手機將無法入網,表明中國移動推進SA加速發展的決心。
“運營商的需求我們必須要滿足,大唐聯儀按照運營商的要求協助芯片和終端公司最終完成了這些SA功能的測試工作。”張祖禹稱。
張祖禹表示,雖然在某些領域,國內做儀表的廠商還落后于國外廠商。但是5G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無論是網絡側還是終端側,我國的發展都較為領先,這為國內儀表企業帶來了春風和沃土。目前,我國已經明確加速5G SA商用,這使得國內儀表企業在這方面的行動比國外要快,在集體的拉動下,國內儀表行業也在一路向前狂奔。
“對儀表廠商來說,目前國內的產業環境起到了利好和促進的作用,但是從企業本身來講,我們必須格外努力,面對各種挑戰,做好產品回報客戶的信任。也只有拼盡全力做出優秀的高端儀表,才能不負時代!”張祖禹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