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智能所智能感知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里,副研究員孫玉香與同事正忙著對多維力傳感器進行性能測試。
孫玉香是安徽蕪湖人,2009年從南京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后,回到省內,任職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
在所里工作的十余年期間,孫玉香在職攻讀了博士學位,并先后參與了國際重大合作項目、中科院先導專項和科技部ITER重大專項等科研項目,共獲授權發明專利24項,發表論文14篇。
孫玉香副研究員及其團隊長期專注于多維力傳感器技術及其應用研究,取得了多項重要科研成果。針對空間應用環境的高低溫、真空、強沖擊等特殊性,研究了空間六維力傳感器的設計方法,提出了全方位機械過載保護、溫度漂移補償和冗余測量等方法,研制了空間機器人用一體式多維力傳感器、空間半物理仿真平臺用大扭矩傳感器等。
“多維力傳感器通常安置于機器人的關節部位,協助機器人在作業的同時獲取與外界交互的力信息。”孫玉香在實驗室里向記者介紹,以抓取雞蛋為例,如果沒有多維力傳感器,機器人可能就會“不分輕重”地把雞蛋抓破,而載有多維力傳感器的機器人則可以進行精細靈活抓取,保證抓取過程中雞蛋的完整。
目前,多維力傳感器應用前景廣闊,在工業、航空航天、深海等領域均能發揮關鍵性作用。孫玉香副研究員針對深海壓力變化大問題,提出了全深度壓力補償六維力傳感器設計方法,研制了一款4500米深海環境用的多維力傳感器,解決了我國深海多維力測量高壓與密封的難題,為深海全自動作業和力控制提供了多維力測量技術。
據悉,我國對六維力傳感器的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于1991年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六維腕力傳感器。目前該所緊緊圍繞智能制造、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持續攻關,現有職工246人,在讀研究生500余人。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不斷突破,智能傳感器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孫玉香副研究員及其團隊正對六維力傳感器在復雜深海領域的應用做進一步研究。
“我很慶幸自己能在中科院這個平臺里從事科研工作。我們有好的建議和想法,在這里都會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孫玉香表示,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給科研人員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撐,讓他們安心從事科研,產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作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孫玉香從最初的研究實習員到助理研究員再到現在的副研究員,一路走來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在科研的道路上也會遇到挫折和迷茫,但重要的是要結合自身特長找到自己興趣點,堅持不懈,付出總會有收獲。”2022年,孫玉香榮獲了合肥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記者 汪應智 段玉 實習生 許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