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高端儀器儀表的技術復雜性和應用基礎性,決定了行業創新既需要市場拉動也需要政府支持。大型精密儀器價值昂貴,從企業角度看,高檔儀器研制周期長、投入經費多,但未來可預期的訂單不多,投資風險大,單純依靠市場很難有企業愿意進入這一領域。
新華財經:除了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在推動共性技術機構建設、服務儀器儀表產業用方面,有何建議?
歐陽勁松:近年來,我國在儀器儀表基礎技術方面形成了較完善的研發體系,布局了天津大學和清華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儀器儀表具有服務領域廣、產品種類多、技術復雜度高等特點,要做好一個高端儀器儀表產品,不僅要解決主機產品的問題,還需要花費大量精力自主研究并制造諸如各種儀器用泵、閥、檢測器、電子流量控制器等關鍵部件,并解決相應的工藝質量保障、計量標定檢測等問題。我國儀器儀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單純依靠企業難以解決上述問題,現有行業創新服務體系也缺少應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就迫切需要共性技術機構。
實際上,原機械工業部20世紀50—60年代成立了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沈陽儀器儀表工藝研究所等十余家行業共性技術研究機構,但在1999年前后,除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保留公益研究事業單位屬性外,其他均轉制為央企下屬或地方科技型企業,行業共性技術服務屬性逐漸淡化。由于長期缺乏有力的組織管理和行業服務支持,我國儀器儀表產業創新發展逐漸滯后。
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補齊共性技術短板,降低企業創新門檻。要加快發展壯大儀器儀表共性技術機構,在決定儀器儀表性能、質量、可靠性和長期穩定性的制造和集成工藝等共性技術方面加大布局力度,支持共性機構持續推動制造工藝和中試驗證、技術熟化和產業化服務,支撐全行業盡最大可能彌補與國外的差距。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是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目前唯一保留的中央級科研單位,長期致力于儀器儀表測試技術、安全技術、互聯互通技術、技術標準化,以及傳感器和零部件攻關,發展了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綠色化、智能化以及綜合性能評價技術等,持續推動儀器儀表技術熟化和產業化,為行業提供科技中介服務。這個典型案例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共性技術機構在儀器儀表創新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總之,落實國家科技儀器發展戰略,建立儀器儀表國家戰略科技體系迫在眉睫,尤其需要加強行業共性技術研究,強化共性技術機構建設,發揮共性技術機構統籌利用各級各類資源的綜合優勢、服務支撐廣大企業補齊短板的關鍵作用,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儀器儀表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