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技界的代表,受邀于10月1日親臨現場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觀禮活動的歐陽勁松,是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所長,也是全國工業測控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在技術與標準化領域縱橫弛騁30余年。早在2009年,他就獲得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專家最高榮譽IEC“1906獎”。他的名字總是和測量控制、儀器儀表、智能制造標準化緊密相連。日前,中國質量報記者專門采訪了歐陽勁松,請他談談自己多年來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經驗及對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建議。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
記者:您多年來堅持踐行“通過國際標準引領國內技術攻關,通過技術創新為國際標準貢獻中國智慧”,目前已取得了哪些成果?
歐陽勁松:儀綜所標準化研究氛圍濃厚,除全國工業測控和自動化標委會外,所內還有全國測量、控制和實驗室電氣設備安全標委會、全國實驗室儀器及設備標委會等多個標準化組織,為我國測量控制、儀器儀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重大戰略研究及標準體系建設提供了強大支撐。目前我們已將我國26項技術制定為國際標準,為測控自動化、儀器儀表和智能制造領域的國際標準化工作貢獻了中國智慧。
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是工業自動化的核心,其中現場總線通信技術已從2000年第1版IEC標準的10種類型發展到2019年的28種,而基于實時以太網的工業通信技術也達到22種之多。我們通過參加國際標準化工作及時掌握國際先進技術發展方向,不僅為國家科技攻關提供國際最新技術動態,而且通過標準化服務加快項目成果落地。依托國家863重點項目“基于高速以太網技術的現場總線控制設備”啟動面向大型石化控制系統的EPA技術研發,積極配合項目攻關牽頭單位,將研發的自主技術制定為國家標準并納入國際標準,在此基礎上又將EPA系統結構、通信協議、功能安全、配置設計等6 項核心技術制定為國際標準。其中EPA配置設計標準2012年被轉化為德語版德國標準,體現了德國對EPA技術的認可,以及對該技術和產品在德國應用的良好預期,為全球工業通信技術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為中國相關產品服務于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工業無線通信領域的全球競爭非常激烈。在國家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我國科研團隊突破了離散型智能制造應用中面臨的高并發、抗干擾、硬實時等難題,提出工業物聯網核心技術WIA-FA。我們深度參與了科技攻關全過程,積極配合專項牽頭單位,將WIA-FA制定為國際上首個適用于離散型智能制造的無線通信技術國際標準,并于2017年6月成功發布,其與2011年完成的WIA-PA(流程自動化)構成了全面覆蓋智能制造不同領域的無線通信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