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7月3日消息(南山)電子測試與測量儀器,是衡量最終產品是否符合標準的“尺子”,是工業轉型升級和科研領域的重要工具。行業因涉及多學科交叉,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且對國民經濟創新發展至關重要。據相關研究,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的68.4%、諾貝爾化學獎中的74.6%的成果,都是借助先進的科學儀器完成的。
我國在儀器儀表行業長期落后,直到最近10年,一批專注研發的企業“興起”,不僅在中低端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高端領域的部分細分市場,也陸續與國際儀表巨頭展開競爭。成都坤恒順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近日,坤恒順維副總經理黃永剛接受C114采訪,對公司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盤點,對產品技術進行了深度解析。
黃永剛
三大階段邁向高端
在訪談中,黃永剛將坤恒順維的13年發展歷史分為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核心技術積累期:2010-2015 年,公司完成了無線電測試仿真系統化技術積累,建立了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HBI 總線平臺,期間主要服務于研究所領域客戶,偏重于項目制方式。
第二階段是產品推廣期:2016-2020 年,公司掛牌“新三板”,先后推出了無線信道仿真儀和矢量信號發生器(信號源),開始布局民用市場,與中國移動、中興、愛立信、大唐等移動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第三階段是市場擴張期:2021 年起,公司產品譜系逐步完善,標準化矢量信號發生器及頻譜分析儀完成定型,矢量網絡分析儀也已完成關鍵技術的攻關正處于樣機研制定型階段;公司于科創板上市,并開始布局海外市場,通過直銷和代理商渠道覆蓋韓國,日本,以色列,歐洲,美國等國家。
公司大樓
從產品側來看,坤恒順維已經打造了多個產品的技術優勢。例如,無線信道仿真儀對標是德科技最高端型號 F64、思博倫 Vertex 系列產品,在頻率范圍、最大帶寬、最大獨立本振數量指標上優于是德科技、思博倫產品;在通道數量、衰落信道最大多徑數量、最大多徑數量、MIMO 仿真、組網仿真與是德科技產品相同,優于思博倫產品;無損壞最大輸入功率、EVM 略低于是德科技;最大時延仿真、信噪比 AWGN 仿真、端口方式指標與是德科技、思博倫一致。尤其是算力方面的優勢,使得公司產品在基站和手機的Massive MIMO測試場景上處于明顯優勢地位。
矢量信號發生器(信號源)已推出頻率覆蓋范圍在 9kHz-44GHz,2GHz 帶寬的高性能矢量信號發生器,綜合性能達到是德科技、羅德與施瓦茨在該領域的高端競品水平。黃永剛介紹,公司該款產品在相位噪聲、存儲深度、頻率范圍等指標上優于是德科技,信號質量與是德科技持平,部分指標比羅德與施瓦茨公司產品略低,如信號質量和相位噪聲差距不大,公司產品 KSW-VSG02 矢量信號源,憑借優異性能成功斬獲了 2022 全球電子成就獎“年度測試與測量產品。
再如2023 年初推出的高性能頻譜分析儀,頻率范圍2Hz 至 44 GHz,對標是德科技、羅德與施瓦茨在該領域的高端產品。這款產品的頻率范圍、分辨率帶寬、檢波方式、矢量信號測試用分析功能、復雜電磁環境下頻譜搜索和信號檢測分析等指標較是德科技、羅德與施瓦茨公司持平,顯示平均噪聲電平、絕對幅度準確度、相位噪聲略低于是德科技;實時頻譜分析帶寬優于羅德與施瓦茨和是德科技。
目前,坤恒順維正在大力投資產品研發,推動產品矩陣持續拓展,產品快速迭代。數據顯示,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83.98%,占收入的比例為 15.83%。“公司各類高端無線電測試仿真產品研發按照計劃陸續推進,持續關注各個無線電領域的前沿技術發展,對客戶需求深度洞察,圍繞核心產品逐步豐富和完善各種行業系統解決方案。”黃永剛表示。
解決儀器儀表“卡脖子”難題
儀器儀表是產業升級必須解決的關鍵一環,高端儀器儀表更是大國競爭中被重點防范的對象。要解決“卡脖子”困境,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必須走上自主可控的發展道路。目前中國高端儀器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0%,國產化是我國長期重要的國家戰略,在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國產儀器儀表技術創新的意義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