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們也慢慢理解了他的“急躁”?!八娺^世界最先進的技術什么樣,所以他非常著急。”于平說。帶著一身本領和抱負回國,他希望能以最快速度追上去。這一代“海歸”的愛國情懷在黃大年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知不覺中,他也成為這樣的人。
原則:只看誰能干 不搞你好我好
這樣的人,將科學放在第一位。
一回國,黃大年就攪動了國內學界。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平說:“大年不講‘關系’,不搞‘你好我好大家好’。他是學界的一股清流?!?/span>
黃大年擔任首席專家的項目經費4億多元人民幣;如何分配調度這一大筆錢,他的發言權最大。
項目啟動前寫規劃,有大專家掛名,卻沒來。黃大年說:“想掛名點卯,就不用來了?!遍_論證會,他發言不從客套開始,第一句話就講問題。
有機構和單位想參加的。黃大年不提前通知,直接去人家實驗室和車間看,有沒有資質。
于平說:“我們給一個科研單位打電話,說有個項目要給他們干。對方第一反應:騙子吧。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根本不認識,就要給他們送錢?”
有親近專家來找他拉經費。黃大年說:“在科學上,我沒有對手,也沒有朋友。”
吉林大學也沒因為黃大年而多得好處。承擔著年底科研經費考核任務的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黃忠民不理解:“我找他來。說大年啊,你光給國家辦事,也得想想多給院里爭取點什么?!?/span>
但他說:“有些事吉林大學做不了,就要分給有本事的單位去做?!?/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