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加大產品的技術含量,以開發新產品作為企業的主導思想。就目前國內對通信儀器的需求情況來看,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因此新技術的研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的推出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
第三,加強產業規劃,加快企業的資產重組形成規模經營。如果把我們國產通信測試儀器年銷售額加起來,可能還沒有HP公司儀器部的銷量大,但把中國通信測試儀器企業資產加起來,可能遠大于HP公司儀器部資產的10倍,而效益卻如此之差,原因很多,但有一點,相互重復是原因之一。只有形成規模生產,才能合理分配資源,降低產品的成本,在市場上提升競爭力。
第四,積極參與與國外廠商的合作。假如國內三家大型的通信儀器企業強強聯合,其產值,產量和產品系列之和基本和臺灣的中游企業持平,因此加強同國外企業間的合作也是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這樣不僅能加強在技術方面的交流還能形成資源方面的互補。
第五,努力開發市場新空間。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對電子產品的需要也越來越嚴格,而所布要求都必須靠通信測試儀器檢驗來實現。新的空間帶來新的市場。通信測試儀器市場范圍在擴大,針對通信測試儀器企業相對滯后,規范市場也勢在必行。
第六,吸引外資,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就目前國內企業生產情況來看,主要滿足國內通信行業的需求并且產品以中低端為主,出口量較少,銷往的國家主要以東亞地區如越南、柬埔寨、泰國和馬來西亞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另外在我國廣東省,有近萬家的外商獨資電子生產企業,這一領域是中國儀器潛在的市場,且需求量巨大,雖然他們是封閉的,與中國市場幾乎無關,但隨著國際市場競爭迫使他們開始“本地化”而儀器“本地化”,也是內容之一,例如臺灣的大型電子生產基地幾乎都設在東莞,日本幾家名牌電器,有相當比例是在廣東的外資企業OEM的,市場潛力巨大。
第七,加大推廣力度,創造名牌。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市場經濟的要素之一就是廣告。廣告的意義在于讓你知道,而儀器行業在這方面的投入可能是行業內最少的,只有加大力度推廣你的產品,才會有市場,知道的人多了,市場占有量大,才能成為名牌。現有通信測試儀器生產企業或經營企業都只是生產或銷售某一型號產品,效率低,效果羞。而新加坡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他們的做法是先弄清用戶的用途、需求再根據用戶需求推薦相應產品,形成了以用戶需求為目的的系統工程配套服務,當然效益一定比賣一臺儀器要好得多,因為用戶不僅買到了適意的儀器,同時得到全方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