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半導體廠積極研發運算能力更強,且封裝尺寸更小、耗電量更低的新一代數位訊號處理器(DSP),藉此打造高品質錄音與播放等進階多媒體功能,滿足消費者不斷提升的性能要求。縮小行動裝置電子元件尺寸和降低功耗的需求,對元件制造商提出了嚴苛的挑戰。更小型穿戴式產品的成長趨勢和漸趨普及則將這挑戰提升到更高水準。
錄音和音訊播放是穿戴式和小型行動電子裝置極為常見的兩種功能─智慧型手機和藍牙耳機是兩個最好的例子。這些應用需要高品質、先進的數位訊號處理(DSP)演算法,以及最少的功耗和元件,同時終端產品須符合人體工學和美學,且性能不受影響。
穿戴式裝置飛躍成長 2019年出貨量直逼2.15億
穿戴式裝置是一個幾年前才剛成形的新興市場類別,最近卻已開始攻占新聞頭條。
它包括任何可以穿戴在身上的物件,如眼鏡、服裝、鞋類、手表、手環等等。這個市場的“新穎”,成為其成長的驅動力。由于這類產品以往并不存在,所以想享受這些“常用隨身配件”,消費者須要直接購買產品。這個市場不限于人類,寵物也有可用的穿戴式裝置。
由于市場太新,狂飆的成長速度不足為奇。據IDC估計,2015年穿戴式裝置的出貨量為八千萬臺,2016年出貨量將成長超過40%,逾一億一千一百萬臺,展望未來,預計穿戴式市場將維持28%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2019年的出貨量將直逼二億一千五百萬臺。
伴隨著快速增長的市場,相關技術也飛速發展。許多因素參雜在內,為參與這個市場,新創公司競相研發新的裝置,大公司則轉向更純熟的設計,增添更多的功能或減小尺寸,或兼而有之。事實上,在那么新興的市場上,有些裝置已經發展到第二或第三代,再次凸顯了人們正見證的快速發展。
解決黏著度挑戰 有助穿戴式裝置普及
所有的市場都一樣,消費者的需求是持續的壓力,促使制造商和設計人員在市場推出性能更好、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的產品。對于穿戴式市場,連接性、功能、尺寸、電池充電后的續航力則是成功的關鍵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