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訊 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國內集成電路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將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到2030年,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
雖然集成電路在國際上屬于成熟產業,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增長率遠高于全球同行,將保持全球最大市場份額,在集成電路產業大發展的機遇面前,創新能力和人才儲備已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市場人士認為,集成電路板塊已站上風口,迎來投資者越來越多的關注。
數據也證明了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領先于全球,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1574億美元,同比下降5.8%;而同期,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卻同比增長16.1%。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占全球60%,但自給率僅為27%,存在較大提升空間。隨著晶圓廠建設和國產化推進,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上游材料設備以及下游封測領域將迎來需求擴容期,預計到2020年,國內設備和材料需求總額將超過200億美元。
不過,國內集成電路在核心產品、關鍵技術方面依然落后,其中,芯片制造環節技術始終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2-3個技術節點,高端、關鍵封測設備以及材料進口依賴仍然嚴重。尋求差異化競爭,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彎道超車”關鍵,這也包括在國際廠商高度壟斷的存儲器領域。
如今,各地政府也在積極布局建立集成電路基地。廈門,珠海,南京等地都已計劃建立集成電路基地,形成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域,在這些區域內,國內名企牽頭,各環節廠商集中在一起,形成有規模效應的完整的產業基地,加上研究院技術支持,政策有利輔助,未來集成電路國內的供貨量大爆發有望。
國家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態度進一步明確,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臺,我國集成電路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