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工信部和上海市科委指導、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組織的中國(上海)國際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展覽會在滬舉行。參與本次展會論壇的業內專家認為,在NB-IoT(簡稱“窄帶物聯網”)突破了物聯網發展緩慢的瓶頸后,隨著下游需求的擴張,傳感器即將成為半導體產業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而在扶持政策方面,工信部接下來會著力推動窄帶物聯網落地,并將從五大方面支持傳感器領域的發展。
或迎來商用大潮的窄帶物聯網
“漢威電子每年出貨1000多萬只環境傳感器,但數據傳回率只有5%,原因是傳統的WiFi或藍牙技術無法滿足其中的數據通信要求。”漢威電子董事長任紅軍在演講中表示:“希望窄帶物聯網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傳統的物聯網無線技術造成地域上的割裂,其免費模式導致整個產業鏈都無法找到可以盈利的商業模式,使得物聯網發展得非常緩慢。在華為副總裁楚慶看來,作為全球第一個廣域物聯網標準,窄帶物聯網有望改變上述窘境,真正為物聯網開啟大門,突破其發展緩慢的瓶頸。
作為物聯網領域的新興技術,窄帶物聯網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故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在楚慶看來,窄帶物聯網可讓物聯網的每一個角落都獲得盈利模式。“窄帶物聯網的三大優點是:海量連接、深度覆蓋、超低功耗。”楚慶介紹道:“窄帶物聯網的連接點數超過4G的100倍,足夠滿足未來物聯網中大量設備入網的要求;信號覆蓋能力比LTE提升了100倍,地下管道等信號難以到達的地方也能覆蓋;其功耗更是低至兩節干電池就可工作十年,這也帶來了低成本的優勢。”據悉,華為正致力于構建全新的物聯網生態,這將改變世界的存在方式和人類的生活方式。
政策方面,工信部接下來將重點推廣窄帶物聯網的落地;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今年年底前會啟動北京、上海等七個城市的窄帶物聯網外場規模組網試驗及業務示范。業內人士預計,明年將是窄帶物聯網商用元年。
楚慶強調,促進物聯網產業創新和發展的兩大關鍵因素是標準和生態。“標準對催化一個產業是具有決定作用的,沒有標準就會導致產業混亂和產品成本居高;生態則讓傳感器可以深入到細分市場,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未來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可能來自于物聯網產業。”據悉,上市公司三川智能已與華為合作開發基于窄帶物聯網標準的物聯網水表。
傳感器下游市場全面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