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互聯發展的潮流下,其實不僅僅是物與物之間的連接,城市與城市,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也會變得更加密切。近日以來,炒的沸沸揚揚的區塊鏈受到人們的追捧,其目的也就是營造一個具有堅實基礎的信息平臺,在可靠的平臺之上,人們的交流也就變得更加的真實快捷。在區塊鏈之下,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市群和高新產業園的扎堆建設也在轟轟烈烈的進行,對于儀器儀表企業來說,也將會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根據介紹,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圍內,一般以1個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由至少3個以上大城市為構成單元,依托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所形成的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系緊密、并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一體化的城市群體。那么,通過城市群建設對于儀器儀表企業有什么好處呢?
發展初期:一體化建設最大化節約成本
在儀器儀表企業發展過程剛開始發展的時候,一般都會遇到很多問題。由于交通、醫療等問題導致人才的流動往往使很多儀器儀表企業招不到高技術人才,國家對于環保的重視,環保稅的征收等問題也使得企業成立的成本越來越高。
通過城市群的建設,發揮一體化效應,就可以兼顧幾方利益,并且最小化企業成本。近年來,隨著湖南省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協同發展,三市跨城“上班族”越來越多,湘潭市的泰富重裝超過八成員工家都在長沙,也推動著湖南省的經濟遙遙領先;嘉興市與上海三家醫療機構建立了“點對點”醫保聯網結算合作關系,讓醫療變得更加簡單;京津冀地區為破解大氣污染“頑癥”,加快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等,實現了散煤“清零”,PM2.5平均濃度2016年比2013年下降約33%。
發展中期:資源合理配置提升綜合實力
對于儀器儀表行業來說,分散、基礎薄弱、發展速度慢一直都是儀器儀表企業發展的痛點。通過城市群的建設,也會有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盡快提高企業的生產水平和研發水平,減少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一方面,城市群建設有利于節約資源并推動著儀器儀表資源的合理配置。在科技部指導下,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共同開展了“長三角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建設。截至2016年10月滬蘇浙皖共有1479家單位、17081臺(套)價值30萬以上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入網,總價值為182.74億元,有效減少了區域內科研經費和實驗設備購置的重復投入。通過共享,小企業也用上了高精尖的大儀器和專業服務,對于儀器儀表企業的生產研發來說都具有不小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城市內的企業可以直接進行流程合作。面對現在越來越復雜的儀器和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企業可以委托現有的產能加工制造,提高效率,通過對于委托的工廠來說擴大了訂單量,實現了雙贏。
發展后:集聚效應帶來巨大品牌優勢
在儀器儀表企業逐漸變大變強的過程中,也將會吸引更多的企業來參與,發揮產業帶的集聚效應,提升品牌影響力。
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都在打造產業帶、產業園、產業長廊,吸引著外商和著名企業的參與。長三角正在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滬嘉杭G60科創走廊”,推動著杭州“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的建設;廣東省正在打造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分布著8家本土世界500強企業扎根于此,騰訊、華為、中興、大疆、OPPO等全球知名企業都在此茁壯成長,串起一條創新“項鏈”。這些地區的建設無疑就是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