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每年巨額的科研固定資產投資中,有60%用于設備進口,部分領域高端儀器100%依賴進口。但是外國人大量賺中國人錢的儀器,不是那些高端的儀器;而是那些普及型、常規型的基礎光譜、色譜儀器;例如:各種紫外儀器(年需求量約10000臺以上)、原子吸收(年需求量約4500臺以上)、原子熒光光度計(需求量每年3000臺左右)、液相色譜(年需求量約10000臺以上,可惜中國有20多家企業生產HPLC,但是,市場占有率只有20%左右)、氣相色譜(年需求量約15000臺以上)。這些常規儀器需求量很大,它們是外商賺中國人錢的主要目標。
雖然特別高端的儀器市場沒有常規儀器大。例如:高端激光Raman、高端原子吸收、高端傅里葉紅外、高端質譜等等。它們的市場小,賺錢很有限。但是,它們是科研創新的先行或首要條件之一,我們仍應該高度重視之。
據作者所知,近幾年來,我國光譜、色譜、質譜等儀器的研究和開發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國家“十二五”的重大攻關項目:國際首創的便攜式薄層掃描-激光拉曼光譜聯用儀、國際先進的ICP-MS、國際先進的飛行時間質譜、國際首創的高效微流電色譜等,都已經通過國家驗收。此外,普析通用的T10系列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A3型AAS,海光、普析、瑞利等的原子熒光、形態分析儀;聚光的智能型便攜式直讀光譜儀和環保儀器、在線檢測儀器,屹堯、海能的定氮儀、微波消解儀,浙江福立的GC,禾信的飛行時間質譜,簡智及西派特的拉曼等都達國際先進水平。
我們應該看到這些成就,不要迷信國外產品,要有自信。現實情況并不是像外國人或某些中國人說的“中國的儀器總是比外國的差”。雖然我們在高端儀器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高端質譜、高端色質聯用、高端傅里葉紅外、高端激光拉曼等差距很大。但是有很多國產常規、普及型的儀器大大優于進口儀器。除前面講的那些國產儀器外,還有很多很多,中國人要為中國爭氣。我們要努力開發更多的、市場需求的、可靠性好的、常規儀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