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自動駕駛踩下油門,國內外車載激光雷達企業競相“上車”,部分企業已拔得頭籌;國內企業也不甘人后,25家企業已在角逐智駕。
激光雷達已經成為高級輔助駕駛、智能駕駛的必備器件之一,它們對汽車智能化變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全球涌現出了一批以提供車規級激光雷達、賦能智能駕駛的企業,面對汽車產業新變革,這些企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從成立時間看,國際企業入局比較早,如起家于1983年的Velodyne LiDAR、成立于1998年的IBEO、脫胎于2009年谷歌的Waymo、2012年開始起步的Quanergy等,這些激光雷達企業起步早,發展相對成熟,在技術積累、客戶開發、產品應用實踐等方面擁有較強優勢。
本土企業雖然也不少,但基本都成立于2014-2018年,尤其是在2015-2016年最為集中,成立于2005年的北科天繪算是國內激光雷達企業中起步較早的了。整體看,本土企業較國際公司在技術積累、產品驗證等方面與國際企業還存在差距。
不過,對車規級激光雷達這一新應用產品,國內外企業都存在著共同的痛點,那就是量產難、成本高,單價動輒數萬美元的激光雷達難以被各主機廠所接受,而要降低單價,規?;慨a是關鍵,這也成為了當下各車規級激光雷達企業“上車”前著重解決的問題。我國的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兩家公司為此提出了“硬件+算法”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希望以低線束、低成本、量產化的激光雷達產品打通市場。
伴隨全球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踩下加速油門,全球激光雷達企業紛紛快馬加鞭。國際部分,Ouster、Velodyne LiDAR、Luminar、Innoviz和Aeva 5家企業已經率先成功上市,將借助資本力量充盈自己的實力,繼續領跑全球激光雷達市場。國內部分,禾賽科技、速騰聚創、雷神智能、北科天繪、北醒光子等本土龍頭企業也不甘人后,在加速融資或籌備IPO,繼續尋求為主機廠提供高性價比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
4月15日,華為首次公布自動駕駛公開路測體驗視頻,搭載華為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自動駕駛方案的北汽新能源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在繁忙的城市道路中實現了全程無人干預自動駕駛,令激光雷達產業瞬間波瀾起伏。
更震動行業的是,華為該款激光雷達產品單價僅需200美元,雖然較華為單價100美元的目標仍有一些差距,但價格幅度下降之大,讓主機廠商們看到了激光雷達規?;吧宪嚒背蔀榱丝赡埽划斎?,相對激光雷達友商來說,華為產品的落地,讓他們壓力倍增,無論國際企業還是本土公司,都已經在暗暗攢著一股勁,要加速打破自己頭上的枷鎖,以實現快速“上車”。
可以預見,車載激光雷達產業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與變革期。那么,引領這一波車載激光雷達量產化、低成本、高性能變革的企業都有哪些?本文將將為您帶來全球50家車規級激光雷達企業基本情況以及他們最新動態分享,他們將如何指點汽車產業智能化變革?請看下文。
一、國內激光雷達企業(25家)
1.禾賽科技
禾賽科技是全球領先的3D傳感器(激光雷達)制造商。2014年成立于上海,致力于開發基于激光的機器人傳感技術。依靠近500人的團隊打造出一系列創新型傳感器解決方案,兼顧業內頂尖的產品性能、可量產的設計以及出眾的可靠性。禾賽憑借自主研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始終引領傳感器創新的發展方向。經過多年深耕,禾賽在核心元器件、自研芯片、車規級生產能力、功能安全、主動抗干擾技術以及基于深度學習的激光雷達感知方面都有深厚的積累。2020年,禾賽科技推出激光雷達128線“機皇”,實現了高性能與低成本的結合。
目前禾賽科技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專利布局,客戶遍布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70+座城市。迄今為止,禾賽已完成累計數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德國博世集團、光速、百度等全球知名的行業企業和投資機構;同時與滴滴、百度、 Kodiak Robotics等企業達成合作。禾賽科技原本有望成為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不過其已于3月5日主動終止IPO。
禾賽科技自主研發的激光雷達Pandar40已經裝在了硅谷、底特律、匹茲堡及歐洲和中國各地的數十家頂尖自動駕駛公司的無人車上。美國加州現有獲得無人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的高科技公司中,超過1/3已經是禾賽Pandar40的付費客戶。
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禾賽科技曾聯手速騰聚創狙擊激光雷達霸主 Velodyne,并導致后者直接退出中國市場。
2.速騰聚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