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5G商業化應用的深入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滲透以及信息通信技術和工業生產力的同步提升,我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在過去幾年內取得了顯著的飛躍式發展。據統計,中國在電子測量儀器領域的市場份額已經占據全球總量的大約三分之一,從而確立了其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核心地位。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中國電子測量儀器市場的規模經歷了顯著擴張,從當年的171.5億元人民幣起步,至2021年成功躍升至328.2億元人民幣,期間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1.42%。具體到2021年,相較于上一年度,中國電子測量儀器市場規模實現了穩健增長,增幅為6.55%,進一步印證了該行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強勁動力和巨大潛力。
根據2021年的市場占有情況分析,前三位領導者是是德科技、泰克和力科,它們在全球電子測量儀器市場的份額分別占據了18.5%、14.2%和12.8%的比例。緊隨其后的是羅德與施瓦茨公司和安立公司,各自的市場份額分別是9.8%和7.7%。在國內市場方面,諸如固緯電子、普源精電、鼎陽科技、坤恒順維以及創遠儀器等本土企業也表現出一定的競爭力,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1%、1.5%、0.9%、0.7%以及0.2%。從地域分布上看,國內電子測量儀器的主要產業集聚地集中在北京、廣東和江蘇等沿海發達地區,這些地方因地理位置優勢明顯,產業發展基礎雄厚。具體到2021年,各地區的生產企業數量統計顯示,北京市擁有13家企業,廣東省有12家企業,江蘇省有9家企業從事電子測量儀器的生產和研發,而上海市和浙江省則分別擁有6家和5家企業活躍在這個領域。
據智研瞻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市場規模256.02億元,2023年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市場規模368.31億元,同比增長7.38%。2018-2023年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市場規模如下:
圖表:2018-2023年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市場規模
電子測量儀器行業政策
電子測量儀器行業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支撐領域,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與政策扶持。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來促進該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升級。中央財政采取了貼息政策,對包括高校、職業院校、醫療機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單位在電子測量儀器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時給予新增貸款的階段性鼓勵政策,降低其融資成本,中央財政提供高達2.5個百分點的貼息支持,期限長達兩年,旨在刺激行業內需求增長和產業升級。
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發展迅速,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仍存在差距,尤其是在高端精密測量儀器方面,如量子計量、納米級測量等尖端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嚴重依賴進口。這不僅限制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時也影響了整體行業的競爭力。目前市場上部分電子測量儀器的產品結構單一,功能雷同,缺乏針對細分市場的個性化定制和差異化創新。這種同質化競爭導致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不利于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并且無法滿足用戶對于復雜多變的應用場景需求。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在售后服務、校準維護、技術培訓等方面的配套服務體系尚不健全,尤其在設備精度保持、老化更新等方面存在問題。同時,行業相關標準制定及更新速度較慢,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和市場需求變化,這都對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形成了制約。
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隨著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芯片等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對高性能、高精度、智能化的電子測量儀器的需求將持續旺盛。這些前沿科技領域對于電子測量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推動著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向更高技術水平和更廣應用領域拓展,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電子測量儀器行業正加速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新型傳感器技術、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將有力提升電子測量儀器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從而進一步拓寬其應用領域,促進整個行業的深度發展。
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內的國際合作日益密切,技術交流和市場競爭也將不斷推動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和服務質量的改善。同時,面對國際競爭壓力,國內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有望打破高端電子測量儀器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逐步實現國產替代,形成更強的國際競爭力??傮w來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在未來將面臨廣闊的市場需求、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快速的技術創新等多重利好因素,具有非常廣闊且充滿活力的發展前景。但同時,行業也需直面挑戰,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以應對日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