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4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平均值為5.1%。
國家統計局表示,上半年,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結構調整持續深化等帶來新挑戰,但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撐。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成績來之不易。
上半年,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8%,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集成電路(IC)、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智能綠色新產品表現亮眼,產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為經濟發展積蓄了新動能。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催生新的消費場景,直播帶貨、即時配送等消費新模式不斷涌現,帶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
新技術繼續賦能綠色發展,清潔能源生產較快增長,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提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同比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比重提升;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夏收糧油再獲豐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國家統計局稱,放在全球坐標中觀察,我國經濟表現依然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結合二季度國內外形勢,預計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2024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出口額5427.4億元,同比增長25.6%據海關總署發布,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貿易規模再創新高,季度走勢持續向好。出口方面,我國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均有2位數增長。據中國海關總署7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7.14萬億元,增長8.2%,占出口總值的58.9%。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6837.7億元,增長10.3%;集成電路5427.4億元,增長25.6%;汽車3917.6億元,增長22.2%;手機3882.8億元,下降1.7%。同期,我國進口機電產品3.25萬億元,增長10.1%。其中,集成電路2588.9億個,增加14.1%,價值1.27萬億元,增長14.4%;汽車33.2萬輛,減少4.1%,價值1323.5億元,下降11.8%。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研發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產業鏈環節打造了一批行業頭部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實現高質量發展。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截至 2022 年底,我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超過 3200 多家,較 2021 年實現同比增長15.4%。其中在 A 股有 65 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 1.3萬億。其中擁有紫光國微、海光信息、韋爾股份、兆易創新、復旦微電、龍芯中科和寒武紀等。在集成電路制造領域,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一極,在國家相關科技專項的布局下,上海微電子、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上海盛美和電科裝備等國內企業基本覆蓋了集成電路裝備各領域設備的研發、制造。2022 年,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我國大陸企業上榜 3 家,分別為中芯國際、華虹集團、晶合集成,其中中芯國際作為我國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代工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市值超過 4 000 億元,2022 年實現營業收入 495.2億元,同比增長 39.0%,實現歸母凈利潤 121.3 億元,同比增長 13.0%;中國臺灣上榜 4 家,分別為臺積電、聯電、力積電和世界先進。美國、以色列、韓國分別上榜 1 家,分別為格芯、高塔半導體和東部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