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伊人国产-91伊人久久-91伊人影院-91影视永久福利免费观看-免费毛片儿-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市場觀察 » 市場分析 » 正文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何以成為世界第一?


  來源: 中國汽車報 時間:2024-07-30 編輯:流川
分享到:

?

行業研究單位數據顯示,依托于產業鏈之“全”,我國主流新能源車企零部件本地化率超過90%,部分企業超過95%。零部件一站式配齊,大大降低了往來穿梭的物流成本,有效控制了漂洋過海的未知因素,汽車制造的經濟性、可控性進一步提升。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一成本優勢迅速轉化為競爭優勢。在中國產業生態下成長起來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成為特斯拉旗下綜合生產成本最低的工廠。以熱銷車型Model 3為例,其基礎款(后輪驅動版)在中國市場售價不足24萬元,而在同樣建有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德國,售價超過4萬歐元,折合人民幣超過31萬元。


——以“全”塑形,推動集群發展。


安徽合肥,在國軒高科、大眾(安徽)、蔚來汽車等一批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的龍頭企業帶動下,配套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逐步聚集。如今,“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三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在這座城市均有布局,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實現營收近3000億元。


圍繞廣汽埃安一家龍頭企業,廣州番禺區聚集了40多個零配件及相關項目,基本建立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三電”關鍵技術、數字化智能座艙等領域的數十家上下游配套企業聚集在周邊,形成了龐大產業集群,也成為番禺首個產值突破千億元的產業。


隨著產業體系日臻完善,集群發展成為鮮明特征。在長三角、珠三角之外,京津冀、西南、中部等多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集群正在形成。聚鏈成群,企業可以共建創新平臺、共同攻堅“卡脖子”技術,共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放大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效能。


——以“全”提質,助力產業升級。


從“電動化”到“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下半場,汽車也正從移動工具向能源終端和數字空間轉變,逐漸成為構建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關鍵要素。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為這樣的創新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要素和場景,培育出大量優質的創新成果,更為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創造了空間。


在北京亦莊,“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實時的云、可靠的網、精確的圖”五大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正致力于以自動駕駛技術迭代升級助力汽車產業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


在河北雄安新區,低碳智能的交通路網雛形漸顯,全國首個規模化區域級數字化道路已建成153公里,智能網聯巴士安全(試驗)運營里程接近20萬公里。


站在全產業鏈基礎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技術加速融合,“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將實現新的躍升!


“新”:以自主創新開啟汽車強國建設大門


十年磨一劍。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汽集團10周年之際,上汽集團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新能源汽車創新“答卷”。5月24日,上汽集團發布新一代技術底座的創新研發成果:成本降低40%的全固態電池,電耗12千瓦時/百公里的純電整車,“中央集中式+區域控制”電子電器和全棧軟件架構……七大技術底座全面進入2.0時代。


5月28日,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發布,實現全球最高量產發動機熱效率46.06%、全球最低百公里虧電油耗2.9升和全球最長綜合續駛里程2100公里。在插電式混合動力(以下簡稱“插混”)技術上,中國汽車產業已走在了世界前列。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現在全球每賣出4輛插混車型,就有3輛來自中國品牌”。


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為企業蓬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2023年,上汽新能源汽車銷量較2014年增長280倍,海外銷量較2014年增長13倍。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反超特斯拉,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寶座;2023年,比亞迪蟬聯“銷冠”并成為首個躋身全球汽車銷量前十的中國品牌。今年1~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494.4萬輛,其中比亞迪以161.3萬輛占比將近1/3。


從燃油車時代的跟隨和追趕,到新能源汽車領先全球,上汽、比亞迪的創新發展實踐是個例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如果說新能源汽車是一把開啟汽車強國建設大門的“金鑰匙”,那么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創新則是“核心密碼”。


關鍵詞:智能網聯 車路云一體化    瀏覽量:10533

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商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商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使用。
經本網授權使用,并注明"來源:儀商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歸原版權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有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如有作品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相關合作、投稿、轉載授權等事宜,請聯系本網。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讓制造業不缺測試測量工程師

最新發布
行業動態
市場觀察
國際資訊
儀商專題
按分類瀏覽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電話:020-34224268 傳真: 020-34113782

粵公網安備 44010502000033號

粵ICP備16022018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