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伊人国产-91伊人久久-91伊人影院-91影视永久福利免费观看-免费毛片儿-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市場觀察 » 市場分析 » 正文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何以成為世界第一?


  來源: 中國汽車報 時間:2024-07-30 編輯:流川
分享到:

?

有得用是前提,用得好才能贏得市場。十年來,全產業鏈協同作戰,高比能量、長續駛里程的車型不斷面世,充電、換電兩大補能模式競速奔跑,逐步打消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顧慮。


2021年,廣汽埃安AION LX Plus閃亮登場,成為全球首款純電續駛里程超過1000公里的量產車。如今,續駛里程超過1000公里的純電車型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的焦慮加速破局。


充電方面,一批從800伏特高壓平臺誕生的新車型密集亮相,最新超充技術正讓充電時長縮短至15分鐘、10分鐘。喝一杯咖啡的功夫,就能滿電出發,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真實體驗。


換電領域,蔚來也在牽頭逐步拓寬“朋友圈”,探索跨品牌服務。截至目前,蔚來已分別與廣汽、路特斯、吉利、長安、江汽集團、奇瑞、中國一汽、鴻蒙智行等達成合作,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車補能的更多可能性。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024.3萬臺,同比增長54%。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范圍最廣、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充電便利性提升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擴容,構建了良好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


新能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不斷提檔升級,在滿足消費者已有需求的同時不斷創造新的需求,共同促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開拓市場藍海的強大磁場。從夾縫中頑強生存,在市場中完成蛻變,靠品質贏得消費者,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僅掀起新的國潮熱,更開啟了壯麗的“品牌出海”征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900萬輛,而2014年,這一數據還不到8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超過30%,相比2014年的0.32%,增長了近百倍;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技術向新,品牌向好,產業向強。十年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經歷了從“置身事外”到“喜出望外”的轉變。新能源汽車市場認可度顯著提高,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成本也得以在大規模應用迭代中快速下降。我國新能源汽車逐漸擺脫政策依賴,不斷向市場化方向邁進,進入到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期。據統計,我國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占比已超80%,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越來越足。


“活”:以開放競爭催生市場生機活力


開放與競爭,演繹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交響曲。十年來,在開放的市場機制和良性的競爭生態共同推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企業“動”了起來,市場也“活”了起來。


隨著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全面開放發展的新時期。


2018年,中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特斯拉成為第一個在中國獨資建廠的外資車企。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當年12月第一輛整車下線。


特斯拉猶如一條重磅“鯰魚”,攪動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池春水”。不僅帶動中國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鏈快速發展,也倒逼本土企業在新技術和新產品上不斷更新迭代。


開放帶來競爭,激發活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你追我趕”的發展熱潮。造車新勢力異軍突起,傳統車企奮起直追,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百舸爭流、多元競爭、不斷涌現各種可能性的生動圖景。


一批批造車新勢力應運而生,為市場注入新鮮血液。蔚來、小鵬、理想、哪吒……部分造車新勢力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捷足先登、攻城略地,其高科技屬性與跨界交融、快速迭代能力,給汽車行業帶來了新理念、新思維、新技術。蔚來“換電”模式、小鵬自動駕駛……新思維顛覆了傳統造車邏輯,打開了從產品到服務更加廣闊的創新空間。


面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大趨勢,傳統車企積極擁抱變化,實現快速轉型。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上汽、廣汽等自主品牌迅速成長、趕超,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生力軍,完成從傳統車企到新能源車企的蝶變。


百舸爭流、充分競爭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淘汰賽”。落后產能逐漸退出,優質產能加速釋放。


2020年,造車新勢力博駿最先出局,由此拉開新能源汽車產業“淘汰賽”的大幕。這些年,在優勝劣汰這一市場機制作用下,不少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外資企業先后退出。


關鍵詞:智能網聯 車路云一體化    瀏覽量:10516

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商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商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使用。
經本網授權使用,并注明"來源:儀商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歸原版權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有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如有作品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相關合作、投稿、轉載授權等事宜,請聯系本網。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讓制造業不缺測試測量工程師

最新發布
行業動態
市場觀察
國際資訊
儀商專題
按分類瀏覽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電話:020-34224268 傳真: 020-34113782

粵公網安備 44010502000033號

粵ICP備16022018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