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訊:電子信息產業具有集聚創新資源與要素的特征,是當前全球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領域,已 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促進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的深刻變革。智能制造的本質在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創新,與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水平呈現密切的正相關效應。為搶占制造業未來制高點,鞏固加強主導優勢,美、德等發達國家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性、通用性作用,超前謀劃、積極部署,將其確立為各自制造業發展戰略中的基礎要素和關鍵環節。美國、德國等著力推進智能制造的發達國家,均有一批電子信息領域的優秀跨國企業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撐,把握著智能制造的發展模式和方向。
比如,美國GE公司推出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依托該操作系統以及工業APP應用,為多個行業提供解決方案,實現工業計算服務的按需供給;德國西門子公司則不斷收購軟件企業以加強自身軟件能力,為智能制造提供保障。又如,美歐信息技術企業與工業企業深度合作,意圖在未來智能制造產業變局中主導新的技術體系和市場格局,比如AT&T、Cisco、GE、IBM和Intel聯合發起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擬協同推進標準制定、業務發展等。實際上,歐美這些企業已經在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上走在世界的前列,搶占了技術和標準的制高點,在某些應用領域已經開始為它們帶來了銷售收入和豐厚的利潤。中國電子信息領域的主導企業應該積極向它們學習,盡快縮小差距。
作為制造業規模全球占比達20%、工業制成品出口占全球制成品貿易1/7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國,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市場需求規模,能在很大程度上參考國內互聯網企業將用戶基數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的成功經驗,通過深度挖掘市場規模優勢,采用業務規模擴張、技術迭代更新、服務模式演進的方式,促使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基于智能制造新興需求規模的創新式、突破式發展。
事實上,發展智能制造必然會產生對信息技術產品及服務的大量需求,將為電子信息產業下一階段的發展提供至關重要的增長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應當聚焦在整個工業領域,以支撐整個工業體系的智能制造為主要任務。電子信息產業今后在支撐服務工業體系的智能制造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包括工業傳感、物理仿真、人機交互、系統架構、敏捷網絡等領域;二是對智能制造關鍵元器件、終端及設備的需求,包括液晶面板、核心芯片、關鍵元器件、智能化移動通信終端、專用電子設備等領域;三是對新興技術應用的需求,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等領域。
我們已經看到,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主導企業已經開始在支撐服務智能制造進行積極布局,華為、中興、海爾、比亞迪等企業投資建立智能工廠,浪潮、紫光等與傳統制造業企業緊密合作,力求在“工業4.0”時代掌握新的競爭優勢,占據有利競爭地位。
比如,華為已經可以為制造企業提供智能工廠解決方案,能提供面向服務的、可彈性擴展的一體化制造云解決方案,為制造業的大數據分析、存儲及計算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保障。
海爾順應全球新工業革命以及互聯網時代的潮流,由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型,積極探索建立基于物聯網的互聯企業。目前海爾已在四大產業建成工業4.0示范工廠,包括沈陽冰箱互聯工廠、鄭州空調互聯工廠、滾筒洗衣機互聯工廠、青島熱水器互聯工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