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深具話題性、與小米紅米機合作的IC設計晶片公司聯芯,派出副總裁登臺。自制生產半導體光刻設備的北方微電子總裁趙晉榮介紹自家公司時,則特別點出在北京亦莊總部的地理位置,“旁邊就是中芯國際(大陸第一大晶圓制造公司)的12寸晶圓廠,另一頭則是京東方的面板廠。”足見新的科技生態圈已然形成。
各家外商積極往大陸深耕,為自己染上中國色彩,早已不是新聞。
全球最大車用晶片廠恩智浦中國區總裁鄭力一再提到,“恩智浦的戰略重點就要更中國化、本土化”。他再用趣聞形容,以前大陸把收音機稱為“半導體”,壓根沒什么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半導體”,但現在不只學工程的人有興趣,就連金融、投資界的人都搶著了解半導體產業。
臺灣公司不落人后,聯電搶先一步赴大陸廈門設12寸廠;臺積電在經濟部松綁可獨資赴中國設12寸晶圓廠之后,態度仍模糊,不愿正面回應傳言中的“南京”設廠落腳處,因為臺積電高居全球半導體晶圓制造龍頭,擁有陸廠最學不會的制程先進技術,一舉一動,動靜觀瞻。
另外,雖然臺灣現在仍連續幾年蟬連全球采購半導體設備最多的市場。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廠美商應材副總裁余定陸直說,“三年之內,大陸半導體采購不會超過臺灣。”但是三年之后呢,余定陸還不敢回答。
聽到這句話,悲觀的人認定半導體的好日子只剩三年;樂天的人則說,臺灣半導體業還有三年可以趕緊拉開距離,畢竟半導體絕不是砸錢就足以成事,需要太多技術、管理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