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導讀
近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廣州天河區組織召開了《2020年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面向集成電路、芯片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簡稱“項目”)》(項目編號:2020-0093-4-1)驗收會,經技術專家、財務專家現場考察和評審,該項目完成了合同要求的目標與考核指標,驗收材料齊全,經費支出合理,評審綜合得分達91.5分,順利通過驗收。
這是廣電計量在多年承擔橫向、縱向課題,不斷積累項目經驗的基礎上,首次作為牽頭單位,聯合七家成員單位共同完成了工信部的國家級項目建設工作。項目建立起覆蓋芯片參數測試、功能和性能測試能力、芯片失效分析能力、環境適應性評估能力、工藝可靠性分析能力和極限評估能力等多個方面的芯片級測試分析平臺;建立了覆蓋醫療器械、手機、電視、計算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芯片測評認證體系,為半導體器件質量與可靠性提升、芯片應用驗證良性循環提供了堅實的檢測技術支撐。
作為目前國內覆蓋芯片種類最多、技術能力最全面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之一,如何破解國內集成電路產品“不敢用、不會用、不想用”“測評難、測評貴”的難題?如何聯動“檢學研用”各領域資源,實現1+1>2的效果?如何系統、全面地幫助國內廠商實現產品質量提升、增強競爭力?廣電計量項目團隊面對重重挑戰,交出了自己的亮眼答卷……
護航大國重器
破局應用驗證難題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讓集成電路與芯片產業被視作新興技術的核心和原動力,成為了近年來媒體聚光燈下的“常客”。但隨著國際貿易風云動蕩,各種技術、貿易壁壘層出不窮,國產集成電路與芯片產業的發展無疑被蒙上了一層不確定的色彩。
在此背景下,2020年7月31日,廣電計量牽頭聯合7家成員單位中標工業和信息化部2020年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項目——“面向集成電路、芯片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項目負責人、廣電計量副總經理陸裕東博士介紹:“我國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產業正處于戰略發展期,但與此同時,和產業發展規模相對應的公共技術服務還明顯不足。很多新材料、新器件、新技術都需要長期、大規模應用的歷史數據,來證明其質量與可靠性已具備使用條件。我們要做的,就是建立以集成電路應用驗證產業為主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提高半導體器件質量與可靠性,助推實現芯片應用驗證的良性循環。”
廣電計量集成電路測試與分析實驗室
對行業的敏銳洞察背后,是廣電計量厚積薄發的技術服務優勢。近年來,廣電計量半導體檢測相關服務訂單在近年呈現爆發式增長,無論是集成電路芯片、激光芯片、還是第三代半導體SiC芯片,都涌現出一大批測試驗證需求,涉及到照明/顯示、紫外消毒、新能源車、電網、充電樁、軌道交通、消費電子等行業,產業規模增長空間巨大,極具潛力。
“我們希望通過構建集成電路芯片檢測分析、集成電路系統級應用驗證、集成電路應用驗證推廣應用等能力,從而推動芯片在重點行業領域規模化應用,更好滿足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汽車、軌道交通、5G通信、光電器件與傳感器等領域企業提升電子產品質量與可靠性的需求,助推整個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陸裕東表示。
“檢學研用”聯動
聚集資源強合作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廣電計量采取“檢學研用”聯動模式,充分發揮在檢驗檢測領域技術優勢擔任項目牽頭單位,聯合7家行業內芯片基礎研究、芯片設計、芯片檢測和整機應用主力企業、科研機構、重點高校推動項目實施。
2021年7月,項目啟動會及實施進度協調會在廣電計量總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