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隨著科技迅猛發展,人工智能已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人工智能+”行動,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實融合指明了新方向。人工智能不再是一個孤立的技術概念,而是要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人工智能與計量檢測的人工智能計量檢測融合又會產生哪些化學反應?本期“計量檢測賦能人工智能”主題的“專家訪談”欄目,我們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數學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曾鐵勇教授,以及廣電計量總經理、首席專家明志茂,共同探討計量檢測如何賦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以及人工智能在計量檢測行業的應用前景等議題。
北京亦莊AI研究院 算法科學家 曾鐵勇
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正教授、數學人工智能中心(CMAI)主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計量檢測AI大模型聯合創新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優化、人工智能、科學計算、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反問題。實驗室近年來在TPAMI、IJCV、IEEE TIP、TMI, TNNLS、CVPR、ICCV、SIAM等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累計發表論文200余篇。
廣電計量總經理、首席專家 明志茂
工學博士/博士后,正高級工程師。以項目負責人先后承擔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廣東省科技廳等省部級政府科研項目20余項,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6項。曾獲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廣州市產業領軍人才杰出人才、廣州科技創新南山獎等榮譽。
01 現階段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曾鐵勇:現階段人工智能的發展呈現出多維度、多方向的趨勢。在技術創新方面,大模型持續進化且競爭激烈,眾多高科技企業紛紛投身建設,推動其影響力不斷增強。此外,人工智能與新興技術的結合也帶來了新突破,比如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備受期待,量子計算的強大算力有望為人工智能解決復雜問題提供新可能;同時,類腦智能等技術的探索也在不斷推進,為實現更具動態涌現能力的人工智能奠定基礎。
在應用拓展方面,行業應用不斷深入且呈現多元化。從通用場景向各行業特定場景加速滲透,如制造業的質量檢測與生產優化、金融領域的風險評估與智能投顧、醫療保健領域的疾病診斷與藥物研發等,人工智能為各行業帶來產品和流程革新。
02 人工智能在實際應用中遇到了哪些安全或質量方面的挑戰?
曾鐵勇: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猛,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著挑戰。例如在數據安全方面,人工智能應用需要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在收集、存儲、傳輸或使用過程中沒有得到妥善的保護,就可能被黑客竊取或惡意利用,造成用戶隱私泄露和財產損失。例如,一些智能助手應用可能會記錄用戶的語音指令和日常對話內容,如果這些數據被泄露,用戶的隱私將受到威脅。
在模型可靠性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模型是基于數據訓練得到的,因此在面對新的、未見過的數據時,模型的性能可能會有所下降。此外,模型的性能還可能受到硬件故障、軟件漏洞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模型的可靠性降低。
另外在應用場景方面,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不斷普及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系統的復雜性也會不斷增加。例如,在智能交通系統中,大量的車輛和交通設施都需要與人工智能系統進行交互,這就需要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03 人工智能和計量檢測存在著哪些聯系?計量檢測對于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有何幫助?
明志茂:人工智能和計量檢測兩者相輔相成,可以起到“1+1>2”的化學效應。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首先要有數據,然后是算法、算力。而計量檢測機構通過測試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可以進一步挖掘數據價值,形成數據資產,從而更好地服務人工智能及其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