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下降,而產能擴張,因此有投資者問及公司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
◎針對國產替代方向的努力,奧迪威表示將計劃專用芯片開發。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張海妮
5月4日,奧迪威(BJ832491,股價8.23元,市值12億元)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投資者問及“2022年營收減少9%多,同年又投產眾多生產線,是否形成產能過剩?”
“產能需提前布局建設以滿足客戶、市場需求,因此分階段建設的產能可覆蓋訂單的需求。”奧迪威表示。
業績下滑,產能增長
2022年,奧迪威實現營業收入約3.8億元,同比下降9.1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0.53億元,同比下降11.36%。
奧迪威的產品包括測距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壓觸傳感器及執行器、霧化換能器及模組、報警發聲器等,下游行業主要為汽車電子、智能儀表、智能家居、安防和消費電子等領域。
圖片來源:奧迪威2022年年報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奧迪威的歸母凈利潤出現了負增長,但其規劃的產能仍然處于擴張狀態。
在現有產能方面,2022年奧迪威的傳感器產量為4356萬只,產能利用率為65%;執行器產量為6800萬只,產能利用率為58%。對于產能利用率較低,奧迪威解釋稱,主要原因為乘用車市場景氣度受挫和終端客戶降低庫存量。
產能規劃方面,奧迪威規劃的多層觸覺及反饋微執行器設計產能為32000萬件/年,預計投產時間為今年3月。
業績下降,而產能擴張,因此有投資者問及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
“雖然受2022年度復雜多變的因素影響,重點項目計劃有所放緩,但按公司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和市場需求,高性能傳感器、壓觸傳感器和執行器等多個重點項目并進,公司2023年一季度部分重點項目取得下游客戶和市場的認可,產品需求訂單增加,產能需提前布局建設以滿足客戶、市場需求,因此分階段建設的產能可覆蓋訂單的需求。”奧迪威表示。
稱要進行專用芯片開發
投資者關心奧迪威的另外一個邏輯是“國產替代”。
“公司的車載超聲波傳感器自2006年開始進入汽車制造廠商的前裝供應鏈,實現了對博世(BOSCH)、法雷奧(Valeo)、日本村田(Murata)等國際廠商的進口替代,公司已成為國內車載超聲波傳感器的主要供應商,取得了一定的行業地位和市場占有率。”奧迪威表示。
AK2超聲波雷達
對于奧迪威的車載超聲波傳感器,投資者富有濃厚興趣。有投資者問及:“現在公司生產的超聲波傳感器的市場占有率有多高?新能源汽車廠商覆蓋率多少?”
對于該問題,奧迪威稱:“公司并非汽車制造廠商的一級供應商,就公司產品是否進入相應新能源汽車廠商名錄和供應數量等信息,為一級供應商(公司客戶)的商業保密信息,公司無法直接準確獲得。”
針對國產替代方向的努力,奧迪威表示將計劃專用芯片開發。
奧迪威稱:“公司以‘實現產品升級和技術升級’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以物聯網為產業背景,公司產品往感知層和執行層的微型化、智能化、模組化升級,向多個應用領域拓展。隨著多項重點項目研發成果的落地及轉化,公司未來陸續推出適應于各種應用場景下的技術創新,如:環保新材料、MEMS器件應用開發、專用芯片開發等。”
此外,針對芯片的供應狀況,奧迪威稱:“芯片相對短缺的情況在2023年得到緩解,國內傳感器及芯片廠商也取得較快發展,隨著部分芯片實現國產化的替代,公司與戰略伙伴在MEMS器件應用開發、專用芯片開發等方面加強合作,不會對公司的長遠發展造成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