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沙錨定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方向不動搖,越來越多的工業廠房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燈塔工廠正閃耀智造之光。一個個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在長沙實現接續發展,一個個重大產業項目正推動長沙工業經濟勇毅前行,邁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從率先全國吹響“智能制造”的發展號角,到首創產業鏈式的工業發展模式,再到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協同發展、齊頭并進;無論是“首批‘千兆城市’”“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之名,還是“2022年新型儲能十大城市之首”“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8”之實,制造業已成為長沙最鮮明的發展底氣。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挑戰更是機遇,長沙該如何持續保持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形勢下,工業經濟面臨的新挑戰和新問題將更為復雜,長沙將如何推動工業持續發展?近日,筆者走訪了多家制造業企業,觸摸長沙先進制造的脈搏。
轉型發展
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
車間里,吊掛設備有序運行,AGV小車自主穿梭;產線上,機械手臂揮舞翻轉;總控室里,顯示屏記錄產品的數字信息不斷跳動……上述景象在長沙的制造業企業里并不鮮見,隨著智能化轉型工作的深入推進,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位于湖南湘江新區的中聯智慧產業城集聚了中聯重科在長沙市內五大園區的成熟裝備制造產業,“項目規劃布局了8個全球領先的燈塔工廠、20條黑燈產線、300條智能產線和2000多臺工業機器人。”中聯智慧產業城有關負責人表示,項目依托150項行業領先技術,可實現全面的數字化管理,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基地。
圖片
“通過智能排產、工業AI、數字孿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數字化技術與制造流程的深度融合,這里可實現每6分鐘下線一臺挖掘機,每7.5分鐘生產一臺高空作業機械,每17分鐘制造一輛汽車起重機,每20分鐘打造一臺臂架泵車。”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1000億元,并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年收入超500億元。
據統計,長沙累計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7家、國家智能制造優秀應用場景14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獲評2021“中國智能制造50強”企業5家,數量居全國第一。5月30日,中關村論壇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平行論壇現場發布“2022年度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強”,長沙入圍。
位于寧鄉經開區的楚天科技生產車間里,飛速運轉的產線上,密密麻麻排列的小藥瓶飛快地經過一個裝著暗色玻璃的檢測箱,箱里透出光點亮了“路過”的每一瓶藥劑,一旁的工業級高清鏡頭捕捉著每瓶藥劑的各項特征。
“我們研發的自動燈檢機的檢測精度很高,人肉眼不能瞧見的細小玻璃屑、小色塊、纖維毛發、包裝材料等外觀缺陷,在自動燈檢機下都無所遁形。”楚天科技有關負責人介紹,傳統方式下,對藥劑的檢測完全依賴人工,盡管只用抽檢的形式,一天“目檢”上限僅數千支,使用智能設備后,一天檢測量為30萬至40萬支,且檢測精度大大提高。
轉型升級的不止產線,據悉,楚天科技目前正在打造楚天生物醫藥與生命科學產業鏈項目,依托產業鏈思維,專門針對生物醫藥領域卡脖子技術和高精尖技術產業鏈,圍繞制藥裝備領域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引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凝聚發展新合力,為生物醫藥賡續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加壓奮進
夯實新興產業發展基礎
今年以來,先進儲能原材料價格出現波動,壓縮了行業企業的利潤空間。就在諸多先進儲能企業“緊縮銀根”的同時,長沙各先進儲能材料企業卻主動出擊,苦練“內功”,逆勢求增長。
4月11日,永杉鋰業4.5萬噸鋰鹽項目二期開工儀式舉行;5月19日,德賽電池儲能電芯項目正式量產;江蘇海四達電源有限公司同瀏陽經開區正式簽署投資協議,將總投資102億元的30GWh鈉離子及鋰離子電池與系統生產基地項目落戶長沙……
“項目配備了成熟的鋰離子電池產能,可面向數萬億元的藍海市場。”海四達電源的母公司——上海普利特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文表示,該項目還是湖南省內首個投資過百億元的鈉離子儲能電池產業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