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產品更惠民、讓企業更創新,7月31日上海多部門聯合發布了《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若干措施》。“這體現了上海對于創新生物醫藥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視和支持,給了創新醫藥行業積極利好的明確預期。”百濟神州副總裁黃藝鳳說,一系列“組合拳”為創新藥械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將讓創新藥企更有底氣去投入研發。
新技術新戰略攀登高點
在創新日益成為企業發展命脈的今天,數字化、智能化讓上海制造煥發新彩,不斷攀登高質量發展“智高點”。
位于上海市松江經開區的上海諾雅克電氣有限公司的高端電器智能工廠,從物料“走上”生產線到產品“走進”成品庫,一臺低壓電器產品的智能化無人生產一氣呵成。松江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顧文磊表示,經開區正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5G網絡布點等,圍繞中電信息港、騰訊云等項目,啟動創建數字化創新產業園,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數”前行。
作為全國首個建立機器人密度統計制度的城市,上海規上工業企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達到260臺/萬人,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根據規劃,到2025年上海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力爭達360臺/萬人,同時將打造2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不少于2萬臺。
擦亮“上海制造”品牌,離不開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今年發布的《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不僅提出,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超過1.3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以上,工業投資年均增長5%,制造業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功能地位顯著增強,為工業發展畫“底線”,同時也為產業集群發展“劃重點”:制訂新一輪三大先導產業發展方案,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包括加快集成電路關鍵環節研發攻關,布局生物醫藥基因和細胞治療、合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瞄準人工智能技術前沿,構建通用大模型等;提出鞏固提升重點優勢產業,包括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2個5000億級產業集群,在民用航空、高端船舶、高端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培育一批千億級產業,積極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等。
從持續夯實戰略性新興產業,到搶抓新賽道,謀劃未來產業,上海正努力打造高端制造業強勁增長極,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從“施工圖”變“實景圖”。(記者 姚玉潔 龔雯 上海報道)
重慶:培育高能級制造集群體系
作為制造重鎮,重慶制造業門類齊全,基礎良好,近期又提出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聚力培育三大萬億級主導產業、三大5000億級支柱產業、六大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18個“新星”產業等集群體系,以數字化轉型引領產業結構迭代升級,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機遇,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
圖片
位于重慶市江北區的長安汽車生產基地車間內,工作人員在新能源汽車阿維塔生產線上作業。新華社記者 李前磊 攝
完善集群體系促進制造業發展
生產線上各類設備有序運行,一張張氣凝膠保溫氈陸續下線……重慶市長壽區中化學華陸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內一片繁忙景象。公司副總經理付玉川說,氣凝膠材料具有出色的絕熱保溫、防火阻燃等性能,公司生產的氣凝膠保溫氈、電池隔熱片等產品受到市場青睞,二期擴產項目計劃在今年底開工建設。
長壽經開區經濟運行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長壽經開區主要生產初級化工原料、基礎鋼材等,產業結構偏重、增長乏力,也給長江生態保護帶來較大壓力。高端新材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因此,近年來長壽區提出建設“新材料高地”的目標,一方面以甲醇等初級化工品、鋼材為原料向下游延伸產業鏈,一方面瞄準新材料前沿領域加快科技創新,推動園區轉型升級。
2020年投產,2021年產值約50億元,2022年產值達106億元……位于重慶市涪陵區的重慶萬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短短3年就躋身百億級企業,成為當地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縮影。重慶萬凱主要生產食品級聚酯切片材料,廣泛用于食用油、日化用品等包裝領域。公司輪值總經理臧紅輝介紹,今年三期項目投產后,公司年產值有望達到1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