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求是》上撰文指出: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長遠發展,聚焦重大創新領域,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完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體系,建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履職盡責、優勢互補的協作機制。注重發揮國家實驗室引領作用、國家科研機構建制化組織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主力軍作用和科技領軍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更大范圍參與國家重大科研攻關任務,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科技基礎。
全文如下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讓科技創新根植于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土壤,培育構建促進可持續增長的新動力引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必須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一、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高質量發展成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本質要求。縱觀人類發展史,科技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和生產力提升的關鍵因素。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科技創新做好“動力引擎”、當好“開路先鋒”,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強筋健骨”、注入強大動力。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提高供給體系規模和水平,推動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釋放和創造新的巨大需求,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的持續性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地位和能級,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贏得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權。只有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才能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著力點、主要支撐體系和新的成長空間,才能牢牢依靠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驅動實現“內涵型”增長,將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高質量發展目標扎實落地。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關鍵舉措。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地區沖突此起彼伏,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全球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科技創新水平成為影響利益相關各方戰略博弈的關鍵變量。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我國一些高端產業鏈對外依存度過高、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時刻警示我們,科技自立自強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把握好歷史大變局的趨勢和機遇,必須高效統籌發展與安全,堅定不移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基石和關鍵力量,加快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科技根基,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征程上,我們注重發揮國家實驗室引領作用、國家科研機構建制化組織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主力軍作用和科技領軍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圖為2023年4月6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月塵艙。 新華社記者 王松/攝